没再怀疑林天的身份。
其实这是林天用家里的胡萝卜刻的,红印也是从小卖部借了点红墨水。
80年代,包括证件、奖状之类的,制作起来都很随意,大多时候都是一张纸,然后签字盖章,所以大部分人办事看到红印章,他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但想到每个月消毒水的花费,孙建军就一阵心疼。
虽然在88年,养鱼一个月能挣个两千多很多了,但是他们家10亩鱼塘一个月就得600块的花销,而且养鱼的周期大概在2年左右,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比较高。
“我们单位最近研制了一款新药,还在实验阶段,现在一亩鱼塘只收45块。”
“老哥,你说这不是给你省大钱吗?”,林天眯起眼睛,故意把证件仔细包起来,小心地放在口袋里,表现地特别珍视。
关于这个“药方”,林天要感谢他当兵时候的一个战友。
听他说,他爹是曾经的第一批万元户和养鱼大户。在八几年,他偶然发现把两三斤大蒜剥皮捣碎,然后溶解在二十斤左右的水里,就能作为鱼塘的消毒液。
80年代给鱼塘消毒的药剂,可是一笔笔不菲的开销。凭借着这个发现,原本每年要花五六百的药钱,用这个方法只需要十多块。
松州市人民素爱吃鱼,仅松州市附近的乡下,就有上百户村民挖鱼塘养鱼。
加上林天记得前世逃跑的四月底回来时,赶上了百年一遇的大雨。
大雨连下了三天。
地势低的鱼塘都溢了出来,鱼也跟着进了松州附近的松江。不仅村民们损失惨重,还冲断了省道。
而正赶上松州市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做糟鱼的习俗,来不及从外市进货,因此鱼价翻了好几倍。
现在是距离大雨来临,还有二十多天。
林天就要借这个前辈的经验,积累囤鱼的资金,狠狠的挣一笔,尽可能多地买下即将会被划为商业街的报废宿舍区的门面房。
.......一来一回,三兄弟也搞明白了。
但是对突然出现的林天,他们显然不太信任。
“大哥,这人是不是骗子啊?”,老二孙建兵把两兄弟拉到一旁商量。他也很心动,可鱼塘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他必须慎重。
接着林天故意提高嗓门:
“而且你如果再找4家鱼塘一起消毒,我再给你一亩鱼塘便宜2块。”
“行,但是得便宜5块”,孙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