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口,只是总感觉怪怪的。
聊天是会聊到死胡同了,代沟还真的是存在的,反正李强觉得代沟是存在的,自己真的不想跟徐燕这小丫头聊天了。
不过,挖笋的事情则是逐渐的步入了正轨,大家的速度也快了起来,逐渐的分散开来,这边竹林涉足的人很多,但是每天都会有新的竹笋破土而多,虽然数量小了点,但是只要你仔细的找,还是能找到的。
上山的时候,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竹篓,现在自己所挖的竹笋,都放在各自的竹蒌里,渐渐地铺满了筐底,逐渐的变成了半筐。
竹笋作为美味佳肴,更是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品格,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骚客都很是追捧。
唐朝的杜甫曾经在《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李商隐也写过关于竹笋的诗《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写下了这样的词句,
就连 清朝乾隆皇帝在《咏竹》这样写道,
苍翠凌云双臂绿,托根似铁卧龙身。
箐篁经雨苍苔古,嫩笋穿篱紫萼新。
这些古诗词中,诗人们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竹笋这种美味佳肴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竹子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竹林的景色很好,这或许也是塔门为什么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现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十点多了,太阳有点毒辣,竹林里面变得就有点闷了,而大家的热情也逐渐的消散了。
“走吧,差不多了,咱们回家吧。”李强再次挖出一个竹笋之后,招呼大家准备回家了。
大家也都差不多把耐心跟好奇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听到李强的招呼,大家就纷纷收拾一下,背着竹篓再次准备出发了。
”啊啊啊啊”突然,李强对着远处的竹林大声喊了一声,一时间,小竹林变得有些热闹了起来,飞鸟腾空而起,声音也传向了远处. ,甚至还出现了回声。
回去的时候还是那一条石子小路,这个根本算不上什么路,只不过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路。
再次回首,看了那一片在风中摇曳的竹林,以前想到了在短视频上看到了一个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号称竹海飞人。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竹梢上面自由的穿梭,是帮着大家砍竹头,只可惜,这项充满着技术和挑战性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