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没了饭碗。
\n
大金尚在之时,女真人治理能力低下,各种产业凋敝了数十年。普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动辄面临生死危险的窘迫和痛苦,大家还记得。
\n
直到大周建立,百业复兴。社会才渐趋稳定,商品经济急剧繁荣,日子才好起来。
\n
那些钱,本来都是南朝宋国赚的。高丽、倭国乃至远万里的天方诸国对货物的需求简直无穷无尽,每年给宋国带来的利益以千万贯计。
\n
唯独金国被隔绝在外,只靠着南朝给的岁币,连塞牙缝都不够。大周融入这个贸易圈子以后,周宋两国之间互通有无,使得贸易圈子的规模急剧扩大。
\n
宋国赚得当然比以前更多,依靠和大周的私下勾兑,相关的官员们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好处,个个吃到肚子溜圆。
\n
而大周官民所获,较之于金国的时候,何止多了百倍?在这样的环境下,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一家家新的工场开启。
\n
光是开封周边的炭场,就多达十四家,每家所需的工匠数量都在五百人以上,其它行业的规模也不逊色。
\n
工场多了,脱离土地的工匠数量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此有商行专门排忧解难,负责深入到宋国境内高价聘请匠人的。
\n
本地农人想要趁着农闲赚些额外好处,场主们招募他们的价码也普遍不低。
\n
女眷若想要赚些,还有织工可做。农人里头脑机灵点、办事又靠谱的,做了一年半载以后,便能学到点正经手艺。
\n
这时候很多人都把自家土地出去,转成了专职的工匠。他们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提为工头,或者被其它的场子挖去,由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转头回家乡买田买地。
\n
就算不那么上进的,收入也不差。往往一个人辛劳,就能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