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以后还有臣子肆意妄为,难道都轻轻放过?
\n
是郭宁排除了这些杂音,只罢了尹昌的官,随即又让他去了高丽国做人上人,还把亲近部下都带上。但其他的人,必然面临清洗。尤其是那些与尹昌没亲密到那份上,可红袄军旧部身份却过于明显,掩过了大周武人身份的人,压根别想逃过这场风潮。
\n
郭宁待人并不苛刻,清洗的过程也不暴烈,但短短半年里,实实在在地有军官明升暗降,有军官被勒令退役归农,有军官携家带口被调到异地任职。还有不下四五十名将校麾下,超过两万人的军队调动,有半数去了北方,有一部分填充了李霆所部。
\n
这些人大量离去以后的空间,则留给了各地军校毕业、有过在殿前服役经历的学生。
\n
军校学生才是最忠诚于郭宁的一批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本只是乱世中的普通士卒,既没有家财,也没有家族牵绊,没有郭宁,就没有他们的未来。所以他们绝不会被什么集团推动着自行其是,能让他们服膺的只有郭宁。
\n
但这些学生太低,声望和经验毕竟远不如红袄军旧部。所以就算被派到军队里,想要掌握实权没那么容易。他们要证明自己才干不下于乱世中崛起的红袄军宿将老卒,也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n
与此同时,尹昌等人为筹备与宋国的战争,在南京路不少地方超量囤积的武器、物资,也在此期间陆续转移到北方,正好用来支持北疆的战事。运输的物资数量之庞大,一度导致漕河河运堵塞。
\n
这样的操作是必须的,非如此,不足以确保军队的忠诚,但这操作也必然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所以李云、徐瑨等控制秘谍的人物和郭仲元这样的大帅,都格外加派了数倍的密探和情报人员,务求盯死了对面的宋军,绝不容他们乘机偷鸡摸狗。
\n
愈了解宋国和宋军,将领们就愈是放()
\n
心。宋国确有精兵猛将,但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根本就不是为战争而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