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再者,为了保卫这处财源,上头很有可能允许临潢府扩充兵力编制。在朝廷的注意力愈来愈往东南倾斜的当口,这可是难得的好事。就算新增的兵力大都从中原和内地调来,编制多了,总能多出些官职,大家都有水涨船高的盼头。
\n
指挥兴造的工头自然不可能从铜矿里捞着好处,但他也知道,光是开发先前发现的单一处矿脉,就要投入几万贯的钱财,举凡道路、住宅、仓库、冶炼的炉子乃至防御设施都得急速增建,那是老大一笔生意。
\n
不止如此。几名做活儿的工人手把着辘轳,也都喜笑颜开。
\n
近年来大周境内各种兴造不断,仅靠地方官府调集徭役,时常缓不济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人趁着农闲,组队到远方干活,赚些额外的钱财,有些通都大邑的工钱报价高达每日七八十文,快赶上南朝富庶之地了。
\n
北疆这里,手面当然大不到那种程度。好在自工头以下这伙儿,都是在中原有自家田地的。有田有地,就有基本的温饱,也不贪心。但他们是入秋农忙时候出来,拿到的工钱得拨出一半,算作在家乡请人帮忙收割的酒肉钱……这便凭空少了赚头。如今总管老爷发现了大矿脉,可做的活计多了,说不定整个冬天都得在此地干活,落袋的好处也多。
\n
时青本人更是高兴。
\n
他在北疆半载,接触到了蒙古部落一个比一个穷,就算有牲畜毛皮的贸易,有不断开设的毡毯工场,其实大头的好处依然被一环环的商贾拿去。像他这样的军官用尽办法,顶多保证北疆防线不至于成为财政上的负担,避免走上当年界壕防线生生拖垮金国财政的老路。
\n
站在这个角度看,皇帝陛下此前放言说,要抽取北疆的兵力投向东南海上,乃至高丽、倭国等地,实在是正确的很。况且东南海上波涛万里,天高皇帝远,许多方略也只有忠诚可靠的军队才能执行。
\n
而北疆这里,现实条件决定了大周
\n
的兵力投入和扩张有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