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陈迹恍然,原来盐引的锚定价是从这里来的。
\n
陈屿指着‘边军’与‘边户’之间的那根线:“可粮食运往边塞,损耗极高。于是有聪明的商贾依仗着背后的权势,不再向边军运粮,而是直接向户部缴纳四钱银子换取一盐引。一开始大家都挺开心,朝廷得了银子,盐商得了盐引,谁也不吃亏。”
\n
陈迹凝视着石桌:“既然谁也不吃亏,积弊又从何来?”
\n
陈屿笑了笑:“后来,我朝内部白银不断开采,又有源源不断的白银从海外流入,银子越来越不值‘钱’了。当时一盐引是四钱银子,这么多年过去了,盐引还是四钱银子……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n
陈迹懂了,当时四钱银子能买到五石粮食,可如今四钱银子只能买到半石粮食。朝廷早该将一盐引价格提到四两银子,可朝廷这些年还在以四钱银子的定价卖盐引。
\n
他皱眉问道:“朝廷不管吗?”
\n
陈屿笑了笑:“朝廷也想管,于是帝王家与朝臣之间出现争端,甚至闹出许多乱子。后来双方各退一步,大盐商一次缴纳五十万两银子,用以补偿朝廷亏空。如此一来,朝廷得了银子,盐商与官贵们得了世袭得利的权力,这就是‘纲册’四十六家世袭大盐商的由来。”
\n
陈迹敲了敲桌面:“但时间久了,朝廷还是亏的。”
\n
陈屿两手一摊:“要是不亏,还能叫‘积弊’吗?”
\n
陈迹默默思索,所以朝廷现在面对盐税的第一难题,是如何让盐引回归真正的市场价值,让盐引的价格随着市场而变化。
\n
根子上,还是因为白银这一“货币”,如今已渐渐脱离朝廷掌控了,连朝廷都未必清楚民间正在流通的白银有多少。
\n
陈屿话锋一转:“盐税积弊第二条,便是私盐。如今官盐产量就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