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于应用,则要么所观测之世事往往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要么只能观测某一类世事,而一旦掺入外因变多,就卜象纷乱,难以解读。
\n
但绝非意味着《易》是虚假之书。
\n
不谈青史中握《易》之人辅佐君主,乱世之中如鬼魅之师,总如仙人指路,即便《易》之本身,其逻辑也是清晰地展现给所有人。
\n
其先洞察万事变化之规律,锚定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状态等等,在完全解析这个世界之后,将亿万事物不停变化的世界抽象为一套规律符号,而符号能否在为人所用,则在于所用之人的“天感”。
\n
天感更强之人研修《易》经,确实可以触摸到某种更本质的玄妙,乃至在另一个维度偶然一瞥一样事物的“未来”。
\n
因而所有人都能在此时感受到一种历史降临般的窒息。
\n
天生“知命心”者,已足以深修《易》书,但人窥天道,永远隔膜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但若此人恰好又身负麟血,上接苍天呢?
\n
所谓“天·麟·易”的观世之道,就此豁然贯通。
\n
《易》不再玄涩模糊,麟诏不再只应于国运,这位四殿下立在这里,他面前的一切世事之来去就都映照在眼中。
\n
其实在《易》全然修成之前,另一种侧面的神迹早就在神京上层有所验证了——这位四殿下是诸皇子皇女中唯一可以自行上问天意,而得诏示之人,正如幻楼中的“大星在西,宜为中辅”之言,而不必只接受麒麟对于国运的诏示。
\n
同样的神迹也体现在修行中,这位殿下在尚未开脉的时候已能调动天地之力,这早是二十年前的修界传说。
\n
很多人在这一刻其实不太敢相信,所谓“天人”,所谓“天镜”,真的能在人的手中抟合出来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