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心性年轻些,遭遇挫败反而比自己父亲更乐观些,也可以说是——
\n
少敬畏,多野心!
\n
“来日方长,一步步谋划,总能水滴石穿。”
\n
听到次子这话,卜式心中颓然稍减,回想起先前宣室殿内的情形,神情慢慢郑重几分。
\n
“吾儿说的是,急不得,有些事慢慢来。”
\n
“科举已经定制,将来两年一次,下次……”他看向自己次子,“你温一温科举所考经义,下一次也参加吧。”
\n
卜梁疑声道:“父亲不是说还需观望吗?”
\n
“局势明朗了。”
\n
卜式摇头,到现在这个程度,足以让他下注了,不止是卜家,朝堂很多大员之后估计也会跟进。
\n
朝廷第一次开科取士里,寒士占绝大多数,登科录取的进士也多是寒家子出身。
\n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皇帝操纵的黑幕太大,至少光禄寺在初考第一遍评卷时,是严格按照才学来评的。
\n
之所以寒门进士多,究其根本,是参加第一次科举的寒门子弟基数大!
\n
换言之。
\n
参考的名门子弟,很少。
\n
刘德能来,是宗室按照皇帝的意思,在捧场;东方敬会去,是他父亲东方朔要求的,同样是捧场。
\n
由太子献策,朝廷推动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中,像刘德、东方敬此类考生,有,但不多。
\n
走科举,与走察举、征辟的道路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