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方阵至少间隔二十米以上,不止是防止互相挤压,也可以在敌军造成突破后方便调动部队堵上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军阵的纵深是否足够就很关键了。
两边的主将回到本阵,不久之后擂鼓声先后响起。
楼令回到本阵就来到巢车之上,并不是待在第一线亲自发起冲锋参与肉搏。
即便是很莽的郤武子,他也极少亲自参与冲锋。
一军的主将只有在需要亲自鼓舞士气的时候,才会适当地亲自冲锋一下。
要不然的话,主将可不是冲锋破阵的战将,主将的主要工作是指挥和调度全军,远比亲自上场去杀敌要重要得多。
这是什么区别?就是万人敌和个人敌或百人敌的区别。
其实,历史上也就一名百人敌,他叫项籍,字羽。
真的,排除掉野史、演义和戏说的作品,正史上只有记载项籍亲自在一场交战中亲手杀死百名以上的敌军,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余人办到过。
非亲非故的确是该称呼为项籍。
为什么?简单就是只有长辈或挚友才能够连氏带字来称呼,其余人就是应该称呼项籍。
而项籍在自我介绍也不是自称名或字,一般是告知氏再加上官职或号。
所以,真要有东汉末年的长坂坡七进七出,当时也只会有那声“吾乃常山赵云”的呼喝,绝不会是“吾乃常山赵子龙”,真喊自己是“赵子龙”的话,不就变成是认可曹军全是他的长辈或挚友了嘛。
位处大野西北边的战场,战鼓声中的晋军和鲁军前后推进。
一开始的时候,晋军和鲁军的推进速度都差不多。
不到二十个呼吸的时间,晋军明显加快了推进的速度。
两军相距约是一百三十米,鲁军的阵中传出指示,随后一阵弓弦崩动声响彻,平地升起了由箭矢组成的乌云。
“御!!!”
晋军的战车兵继续向前,刀盾手停止前进并且组成盾墙,跟上来的长矛兵或战戈兵矮身在刀盾手组成的盾墙后方,并且长矛兵和战戈兵不断晃动手里的长兵器,多少是能够起到一些挡箭的作用。
怎么不是四散躲避箭雨?
如果是个人,位处这种地势平坦且没有遮蔽物的地方,面对至少两千弓箭手的箭雨覆盖,躲与不躲的结果都一个样。
组成军阵的情况下,严禁的就是四散乱跑,明知道会中箭都要死死地待在原位。
真有人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