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也被称为大禹九鼎,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文物。
从上古的大禹传到春秋中期,它们不是文物又是什么?只是在文物的基础上又增加分量极重的政治意义。
大禹便是治水的那一位先贤。
相传在上古时期,天好像是漏了那般,连续下了好几年的雨不说,雨势通常还显得很大,以至于到处发生洪水以及洪涝。
大禹时期还不是夏朝,泛称为上古部落时期。
当时率众治水的人不止大禹,
关于夏朝的史料太少,能够肯定的是大禹生活的时期发生了大洪水。
大禹并非夏朝时代的人,他的儿子启才是夏朝的开国之君。
事实上,大禹的父亲鲧那一代就已经洪水频发。
鲧曾尝试用堵截的方法来治理洪水,但最终失败了,甚至因此被舜所杀。
而大禹则选择了疏导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成功。
到了现代,信息大为透明之后,人们结合大禹同一时代各文明的文献,发现当时世界各地都爆发了洪水。
与之诸夏文明这边诞生“人定胜天”理念所不同的地方是,其它文明在洪水期间要么跪地求诸神庇佑,不然就是躺平等死。
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后铸造了铸造九鼎,希望它们能够镇住各地的水脉。
因为大禹所划分的水脉分布,所以诸夏这边首次出现了“九州”的概念。
用水系或山川来规划地方行政,出现在了诸夏的部落联盟时代,是不是感觉很神奇?这样的地方行政单位划分,一直被后人所采纳。
其它文明?他们的地方行政划分非常粗暴,没有经纬度之前就是政治人物瞎几把乱画,有经纬度则是根据经纬度来画行政地图。所以西方的地方行政单位,它们总是会呈现笔直的分界线。
哪一种比较好?只需要从可能出现叛乱后,地方上的行政单位整体的山川地利来分析优劣度,立刻能够知道哪一种地方行政单位好了。
到后来,诸夏历朝历代的地方行政单位划分又被加上了一个要素,也就是当地资源的合理分配。
例如说,某个州本来就是煤矿储量夸张,探勘到了储量不小的铁矿,立马就将其中一个资源点从这个州拆出去,反正就是不能既有煤矿又有铁矿。
因为大禹铸造九鼎是奔着镇压水脉而去,所以九鼎是以“九州”的名字来进行命名。
每一座大鼎都将各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鼎身,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