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事先几乎没有接触的关系,晋国君臣对鲜虞的了解相当有限,也就压根并不重视。
原历史上,晋国内部矛盾一再爆发,搞得范氏很难去对付鲜虞,闹得范氏在晋国东部与北部的封地长期不宁,没有好好地教训鲜虞一顿。
晋国继续向北扩张要到晋平公时期,甚至是晋昭公攻占的土地在晋定公一朝又重新被鲜虞夺了回去。一直到智氏的智瑶当政阶段,晋国才给了鲜虞一记狠的,给赵氏的赵毋恤奠定了长期压制鲜虞的格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从齐桓公之后,各个异邦不再是中原列国的最大威胁,不怪晋国一直没有正眼瞧过周边的异邦。
楼令倒是看得上异邦,一下子从白狄和各种戎手里抢夺了太原盆地,目下更是对上了义渠。
因为有楼令的调和,所以晋国内部没有发生太大的乱子。不是给予范氏有足够的空间来对付鲜虞了吗?
“魏氏之主向君上提出了和戎之策。”邯郸旃先是安安静静陪着楼令在河边走了一段路,比较突然讲了这么一句话。
那件事情楼令知道。
四个字的“和戎之策”而已,牵扯到的事项却是超级多。
现下的晋国中军将是楼令,魏氏没有狂妄自大到无视,他们事先向楼令进行了请示,得到楼令的正面回应,才正式着手制定策略。
所以,楼令不止知道魏氏向晋君周提出和戎之策,到底是什么内容与主张,比之邯郸旃知道得更多。
由于历史出现改变,魏颗成了魏氏之主,群策群力之下的和戎之策自然也就成了魏颗的主张,不再是由魏绛来挂名。
魏颗提出的和戎之策,强调了五点主张:
经济兼并:以货物交换戎狄土地,既是“贵货易土”,使用低成本来达到扩张领土的目标。
边境稳定:减少军事冲突,促进农业生产。(“边鄙不耸,民狎其野”)
政治威慑:戎狄归附可震慑诸侯。(“四邻振动,诸侯威怀”)
军事减负:避免战争损耗。(“师徒不勤,甲兵不顿”)
德政示范:以德服人,巩固长远统治、(“远至迩安”)
只能说,魏颗的那些主张不如历史上那般的“应景”,乃至于是跟当下时局存在不小冲突。
问题是什么?作为战略欺骗的话,糊弄没有跟晋国开战的异邦,有可能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楼令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