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君密州看得一愣,也就是愣一愣,没有其余的反应。
近百年来,齐国一直跟晋国闹腾,列国哪里不知道齐国的不甘心呢?
晋国为了保住霸业必然一再打压齐国,导致两国的关系显得很扭曲。
那种扭曲大概就是晋国无法也不想彻底打死齐国,只能忍受齐国的一再闹腾,时不时空出手来抽齐国一顿,抽完了又不得不进行安抚。
晋国无法灭掉齐国?当然灭不掉啊!
常规级别的交战跟灭国级别的战争是两回事!
春秋时期的常规战争,哪怕没有约地点开战,大多进行的是野战,偶尔能够打出歼灭战,双方出现损失各自撤军才是常态。
要是灭国级别的战争,且不提抵抗的一方在心态上会更为坚决,光是一座又一座城池啃过去,这一座城池损失数千,下一座城池折损上万,哪个国家经得起那种烈度的消耗啊?
晋国割取郑国三分之二的疆域,完全就是特殊情况下造成。
简单说就是晋国打得太突然,再来就是大批郑国异姓贵族对庙堂早就心怀不满,有人带头就给一个又一个给投了。
真要是让晋军一点一点啃过去?郑军其实也有很充足的守城经验,等晋国攻下郑国三分之二的疆域,大概三五年之内是别想再开启大战。
事实就是那样子啊!
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守城方有所准备,一座驻军两千的小城都能抵抗数万大军几个月;真要是守军有血战到底的决心,谁输谁赢可真是不一定;到最后攻城方取得胜利,信不信城墙血迹斑斑,城墙之下骸骨累累?
所以了,城池攻防战打不下来才是一种常态,大城的攻防战打上数年才分出胜负也是正常。
一座又一座城池被轻易攻陷?那纯粹就是地方官不愿意抵抗,或者压根就不存在驻军。总结来说就是人心散了,纷纷在找下一家。
因此,王朝鼎盛时期,涉及到城池攻防战,城池轻易失陷才是意外;到了不再获得民心的王朝末期,百万大军都能瞬间灰飞烟灭,入侵一方走到哪都是轻易接收城池。
既然楼令懂得那些道理,怎么敢制定灭国计划?看他优先选定的目标,后面一再更换就知道了。
楼令放弃优先攻打郑国,主要是判断庙堂可能会乱起来;次之选卫国,根本原因是当前的卫君衎不得民心;轮到最后选鲁国,可不就是鲁国庙堂显得很割裂嘛。
当晋国再次率先启动灭国之战后,未来城池攻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