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可是走“壶口”这一条路线,沿途道路狭窄不提,个别地段可是要翻山越岭的。
以为只有太行山是唯一的麻烦吗?并不是。
来到太行山以东,以“邯郸”为坐标,甭管是北边,还是南边,当地因为大河改道的关系,多以湿地的面貌为主,个别区域还满布沼泽。
所以了啊,楼令去杞国的最佳路线只有走“孟津”来到大河南岸,借道卫国进入齐国或是鲁国,沿途都有现成的道路可供通行。
楼令当然不是随便带一些人就出门,随行的人数多达近万,其中的七千五百乃是私军,剩下的两千五百才是随扈或仆从。
肯定不是楼令每次出门都要这么劳师动众,位处城池之内也就百人以内,出了城池肯定是数百。
搞出那种场面并不是为了摆谱,完全是为个人与国家负责。要不他一旦遇袭,哪怕毛都没有掉一根,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因此掉了脑袋。
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都是那样,真的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而活。
楼令带上一个“师”的私军去杞国省亲,加上本就在杞国的三千私军,合起来就是一万私军的规模。
这等数量的私军,他们还是晋国卿位家族楼氏的武装力量,讲事实就是在那一片区域都能够干出灭国的行动了。
没开玩笑!
那一片区域有着很多小国,一些袖珍型国家的总人口也就两三万,能够征召起来作战的部队顶多两三千。以他们的国力注定无法修筑什么坚城,别说是来自晋国卿位家族的部队,鲁国出动一万部队都可以将之灭亡,区别大概就是晋国卿位家族的私军灭起国来更加轻松。
楼令从“孟津”借道期间,也就是进入周王室势力范围之内,全程没有属于周王室的公卿接待或是拜访,倒是人在周王室的晋国贵族纷纷前往问候。
在周王室这一边,他们视楼令为头号反贼,没有人趁楼令路过进行刺杀或是谩骂就挺不错了。
怎么就让楼令成了周王室眼中的头号反贼?那不是楼令首倡取周王室而代之嘛!
在楼令之前,晋国内部或许有人想过那么干,可是确确实实没有人公开建议或讨论过。
楼令不止拿出来讨论,并且还在真正施行。
两个人知道的事情就会变得不存在秘密,关于这一点在任何事情上都成立,怎么可能让周王室不知情,他们视楼令为头号反贼是一点都没有错。
周王室没有人尝试刺杀楼令可以是惜命,骂都没有一人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