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就是有准备和没有准备的区别,真发生了某件事情,其他人只会看到某人表现出尽在掌握的镇定那一面。
不是那样吗?遇到突发状况变得一惊一乍,真的很难相信能够处理好;反之遇事不慌不忙,多少是会给队友更大的信心。
“那就不用出使齐国了。”士匄本来认为楼令需要去‘临淄’一趟。
楼令却是说道:“等这一边的事情处理完,我需要去杞国一趟。”
从公示刑鼎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天。
抱着挑刺而来的列国之人,他们前面是在干正事,后面变成在挑队友了。
所谓的正事当然是给晋国的变法挑错,也能够是没刺硬挑。
晋国的新律法还没有正式施行,任何的挑错只是一种主观,能够反对也只是站在某个立场之上。
至于说挑刺?想挑刺的人不少,奈何他们没有胆子当那个出头鸟。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又在干什么。”士匄不是不知道那些人近期在做什么,单纯嫌弃太过磨叽了。
“正常。”楼令真心觉得正常:“这种事情进行个几年都不算过分。”
晋国公示刑鼎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只是并非不再公示就等于无法挑错,挑错的时间是没有时限的。
并不是晋国才这样,列国都是这样。这个多少算是列国之间的一种互相敦促作用,不是为了正确而正确或错误而错误之前,其实是一种很良性的互相监督。
随着列国的竞争越来越强,闹到都巴不得对方死,只会盼着对方一错到底,怎么会愿意帮对方进行纠正?不在变法阶段就给对方挖坑,都算是良善人了。
楼令和士匄只会等三个月,并不是要一直随时等着有人站出来挑错。
公示刑鼎是在春播结束后的一个月,三个月之后就是临近夏季中旬,不算是太过耽误时间。
“季氏之主怎么还不死啊?”士匄就是没话找话说:“孙林父自上一次之后,没有再参加过聚会。听说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一步都没有迈出房门。”
楼令能够理解士匄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孙林父,说道:“是不是你将他逼得太狠了。”
“逼得太狠了吗?”士匄一时间有些错愕。
晋国卿大夫控制列国,不是每一次都这么直接的吗?
的确是,晋国卿大夫习惯了霸道。
成为晋国中军将的楼令,他的办事手法在一众卿大夫里面变得很特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