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能够切换功能,充当起预警的系统。这样玩的话,倒是变成宗周模式的预防体系了。
烽火台体系啊,宗周为了防备各种戎入侵而想出来的示警系统,一度成了宗周应付犬戎入侵的最好办法。
能够进入典藏室翻阅史书之后,楼令一直试图找到“烽火戏诸侯”的记载,可是压根没有找到。
后面,楼令甚至问过本国以及列国的很多史官,他们被问得满脸懵逼和怀疑,没有人知道有“烽火戏诸侯”那么一回事。
周幽王时期的周王朝疆域多大?反正不比殷商末期小。
好咧!
上一秒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让人点燃烽火,下一秒诸侯大军闪现在旷野之上,褒姒看到没有发现敌军的诸侯一脸懵逼给笑了。
那是什么玩意啊?
性质跟《二十四孝》的不少故事一样,例如卧冰求鲤,明明砸开冰就能获取到鲤鱼,非得脱掉衣服用体温尝试融化冰块。
以为写故事的人是脑子坏掉吗?并不是。他们只是为了强调“中心思想”而无视掉基本常识,想用“中心思想”去强调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不是雷锋每一次做好事的时候,边上恰好有摄影师的存在,完全是时代需要去宣扬当好人做好事。明白了吗?
一支大军行走百里怎么都要一天的时间,属于周幽王治下包含一众诸侯,横跨了数千里的版图,得到召唤可不是立马能够出兵,各诸侯需要一个征召的时间,更要准备充分的物资,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抵达对敌前线。
周幽王或许有错误判断形势的时候,点燃烽火召唤诸侯勤王,诸侯率军抵达却是没有看到敌军。
可是,诸侯真的坐视犬戎攻破“镐京”,并且追杀周幽王到骊山之下,将周幽王给杀死了。
那是周幽王在位期间天灾不断,他还不问政事以及任用奸佞,搞得那个叫乌烟瘴气。
周王室让诸侯看到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明确知道“镐京”陷落且周幽王在逃亡,诸侯放弃了他们效忠的君王。
在那一段历史中,君主没有君主的样子,臣子不像是一个臣子,后面的主流阶层看到那一段历史就头疼。
不是有褒姒为了自己儿子加害姬宜臼的事情吗?编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黑锅扣在褒姒脑袋上,君主有了一块遮羞布,臣子得了里子,简直就是皆大欢喜啊。
烽火台体系的作用一直存在,错误是出现在人祸上面。
要说楼氏需要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