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了三戎,晋国可以从西北方向威胁到楚国,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战争。
晋君周接受了楼令摆出来的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下一阶段,晋国要进行的战争规模将远超以往,完全是奔着灭国而去。
灭国战争啊?其实包括晋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好些年头都没有采取过这样的军事行动了。
征服之战与吞并之战,哪里可能没有区别呢?
晋国或楚国近数十年来进行的战争都是属于征服之战的类别,也就是并非奔着占领土地而去,对方认输并自认小弟就算达成目标。
征服级别的征战,进攻方会留有很多余地,防御方其实也不会选择死扛到底,战争烈度其实比较一般。
吞并之战就不一样,决定国祚是否能够延续,防御方哪可能不拼命,进攻方想完成目标也该卖命,战争烈度跟征服之战完全是两回事。
晋国君臣知道己方要完成什么目标,更加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先让作为主力的卿位家族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麻烦,有什么不对吗?
晋国的每一个军团由五个“师”组成,约是从八年前开始,每一名卿大夫需要带上两个“师”纳赋,一个军团里面有两名卿大夫,他俩出动的兵力就占了一个军团里面四个“师”的兵力,卿位家族难道不是晋国绝对的主力?
哪怕一开始每一名卿大夫不是需要带上两个“师”纳赋,作为主将与军佐也将极大左右了每一次征战的胜负,重要性根本不用多言。
这一刻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讲究,一众卿大夫边吃边聊,平时不会谈及的话题,到了现在的场合愿意拿出来讲一讲。
大概是两年前,士匄向楼令进行过求教,怎么来一劳永逸地解决狄人的叛乱。
趁着今天气氛非常不错,士匄又一次向楼令求教了。
“哪有什么彻底的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持之以恒。”楼令先概括地讲一讲,再说道:“范氏所面临的麻烦比较复杂,一来是当地的狄人数量太多,乃至于很多区域是占大多数;二来便是有境外势力不断挑拨与资助。”
那是事实。
晋国将作为势力的赤狄消灭,并不是将所有赤狄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然后,晋国取得当地的统治权之后,没有向当地进行移民,更没有将当地的赤狄人迁徙走,导致很多区域还是那些赤狄人盘踞,保留着属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性和权力架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