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事实,真的以为可以最终得逞吗?
历史上的齐国确实得逞了。他们趁着晋国与楚国大战期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灭莱国,反正事后晋国承认了齐国吞并莱国的事实。
楼令知道“历史上”齐国成功吞并莱国,感到不理解的是晋国为什么会承认莱国被齐国吞并的事实。
“如果我们停止进军,可以治理已经占领的土地吗?”国佐问道。
齐国未能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吞并莱国,他们失去了最佳的机会。
目下,多国组成联军干涉,齐国有信心能够牵制住或击败联军,只是齐国没有信心的是晋国不会干涉。
主要情况是什么?齐国君臣出现了很大的战略误判,他们原以为楚国会支棱到底,没有想到北上的楚军连跟南下晋军正面交锋都不敢,更加没有料到晋军这一次没有追进进入楚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上的其中一种情况发生,晋国忙着跟楚国交战,想干涉齐国吞并莱国的行动,要么是有心无力,不然就是干涉力度不足。
晋国目前没有必须进行的战役,等于说晋国将拳头收了起来,随时都能够打出去。
面对一个蓄势待发的晋国,多么天真才让齐国君臣认为还能够完成既定目标呢?
所以,现在的齐国君臣该想得事情是什么?他们该想方设法来让晋国不对齐国实施军事行动,尽可能地保住既有的战果。
在国佐出发之前,齐国君臣其实已经讨论不止一次,他们做好了迎接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
“周天子接纳了莱君的投效。”楼令说道。
这其实是周王室面对不再忠君的齐国,进行的一种反击。
如果莱国仍旧是那个东夷之国,那么齐国对莱国做什么都是属于政治正确。
换作莱国成了诸夏体系的一员,齐国与莱国的战争变成诸夏体系的内战,等于其他诸侯自动获得干涉的理由,尤其是作为霸主的晋国天然就该主持公道。
什么?
晋国已经不想当霸主,要干取代周王室的事业?
那个跟晋国还是霸主有冲突吗?
没有的。
姬周对殷商进行了取代,两者有君臣的名份存在,可是文化上存在不小的区别,不能完完全全定义为继承。
晋国取代了周王室,两者是君臣也是亲戚,文化上不存在太明显的区别,制度也将一样,怎么看都是一种继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