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直处在与游牧族裔比邻状态的燕国,燕人没有放牧的习性,搞得数百年下来真未融合多少胡人。他们也没有尝试过容纳胡人,从头到尾就是硬刚到底。
楼氏很年轻,真的没有太浓的自我特色。
不对,要说有什么特色,只能是楼氏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随时随地都能及时调整策略。
当前的楼氏也成了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家族,比重大约是农耕七成,放牧占了约三成。
那是楼氏兼并了林胡所决定了的事情,再来就是赵氏覆灭之后,晋国需要有家族补上放牧的空缺。
楼氏有农耕也存在放牧的业务,接纳起所吞并的人难点就在于怎么消除仇恨值了。
消除仇恨值有两种办法,其一便是杀到那些人不敢恨,第二则是给予上进通道。
楼令多少了解战国时期秦国的状况。
知道在商鞅变法之后,有多少六国的人主动投奔秦国吗?多,多到难以想象!
投奔秦国的可不是只有蒙骜、范雎、李斯等名人,还有着众多在六国是失去土地或过得不如意的人。
根据秦国的一些人口变化数据作为基准,也就是秦国当时没有实施扩张,人口却出现激增的现象,秦国每年临近农耕时节之前都要增加一批人口。
还有相关的记载作为佐证,例如秦国与楚国总会爆发小摩擦,因由便是有楚人投奔秦国被楚军拦截,秦军与楚军进行了小规模的交锋。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秦国与韩国、魏国、赵国的边境线上,并且相关的记录还挺多。
各国为什么一直有人投奔秦国呢?因为他们想要有田可以种,有胆量也能够上阵作战,可以试图获得爵位。
楼氏并未设置爵位。
其实,哪怕楼氏后面享国,一样不能私自设立爵位。
所以是,除非楼氏想造反,要不然一切还是要按照宗主国的制度来。
若楼氏因功享国,获得了赐封,自然是有其宗主国的存在。
晋国其实已经开放了一个新的上进渠道,便是新增了“羡”这个阶层。
其他家族是“羡”,无论立功与否会一直是“羡”的身份。
在楼氏这边不一样,只要“羡”立下功劳就会晋升成“徒”,往上还有“士”这个阶梯,再来就是“家大夫”的级别了。
只不过,楼氏同样在面临着各个家族的难题,既是“羡”成为“徒”就会变成保守派。
那还是同时实现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