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徒”太多了。
以郑国还有二十八万人口为基数,里面却是有着超过四万可纳赋的人员,简直就跟一个被极尽压缩的火药桶似得,炸起来不是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便是一股毁灭他国的力量。
现在的郑国君臣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采取的操作是将有限的地盘尽可能分出去,试图开垦出更多的耕地养活那么多人。
讲实话,郑国现有的土地要是尽力开垦,还真能够养活那么多人,要命的地方在于显得太过拥挤了。
难道郑国没有想过发狂吗?有,可是他们对晋国产生了很大的恐惧,不敢收复被晋国占去的土地与人口,害怕攻打其他国家再次惹来晋军入侵。
晋君周当然知道郑国君臣正在做什么,说道:“宋国和卫国停止入侵郑国,对我们是好事还是坏事?”
三个国家并没有完全停战。
他们的交战烈度降低是因为宋国转而接触楚国,可能将郑国也纳入了拉拢的名单之中。
说到底就是,晋国的扩张行动中,无疑郑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宋国哪怕联合卫国也无法将残存的郑国吃掉,有那个吃掉的能力也不敢下嘴,转为认为郑国是未来抵抗晋国扩张的力量之一。
宋国试图跟楚国结盟已经有取死之道,停下入侵郑国的脚步无疑是真的把自己端上了餐桌。
那能怪宋国吗?恐怕不能。
主要还是晋国先割取郑国太多的土地,吸纳了当地的人口,尤其是取代周王室的心思藏都不藏了。
这样的晋国有理由让列国心生恐惧,特别是一直没有多少安全感的宋国……,怎么说呢,讲难听点就是不怪宋国会狗急跳墙。
晋国那么对待郑国,由于郑国一直当墙头草失去信誉,没有多少国家可怜郑国的遭遇。
宋国是什么成份?他们再多么谨小慎微,在姬姓列国的眼中永远是异类,以至于长久被姬姓列国编段子拿来黑。
晋国可以对郑国下手,一样能够对宋国动手。
若说晋国对郑国下手会让列国看戏,轮到对宋国有动作,很可能让列国争相求加入了?
以为政治正确到现代才有?不是的。
春秋时期的政治正确分两方面,无理由可以征讨异邦,另一个就是打楚国或宋国不用宣战。
楼令意识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其中宋国扮演着什么角色,必须承认宋国这一波干得漂亮。
那不是在嘲讽。
要说当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