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已经不止经历过一次,每一次都带着亢奋的情绪。
晋君周讲了不少话,总结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种表态再是合适不过了。
面对列国代表,展现出了大度。
与此同时,保证了对寿梦的持续威慑以及追究的权利。
随后,晋君周简单的表示会将夷昧接到晋国安置。
有寿梦先亲自过来道歉和赔罪,明摆着就是求得了晋国的原谅,不算晋国将吴国重新交给寿梦统治出现了行为的前后不一。
甚至可以说,以大背景来进行点评,晋国在这一件事情表现得极其良好,缓解了不少国家对晋国的恐惧。
注意,是出于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世人三观上的理解。
若是换个历史背景,一定会根据当时人们的三观,出现不同的理解。
这不,由于晋国展现出来的大度,开始让华元有些怀疑自己之前的某些想法对不对。
最为重要的流程走完,晋君周也表态愿意看到寿梦继续统治吴国,接下来并不会解散众人。
“诸位,有什么事情需要寡人主持公道吗?”晋君周洪亮声问。
下一秒,季孙宿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说道:“齐国无罪而伐莱国,往伯国主持公道。”
季孙宿讲这一句的背景是,周天子在不久前接受了莱国之君的投效。
清楚这一件事情的国书,他因为莱国得到周天子的接纳,所以无法进行反驳,只能站起来说道:“我们正在试图给予莱人带去更为先进的文化。”
周天子为什么突然接受莱国的投效?那是鲁国从中进行操作。
在晋国有意取代周王室的当下,无疑鲁国又干了一件有取死之道的操作。
一边在咳嗽的华元,他看得不是季孙宿,看到的是整个鲁国烽烟处处,一座座城池与村庄尸横遍野。
从国书的神情也看不到太多的担忧,相反他完全是用看笑话的眼神在注视着季孙宿这位鲁国新执政。
齐国为什么明知道风险极大,还是义无反顾地实施吞并莱国的计划?因为齐国君臣也从晋国的一些行为察觉出端倪,所以在抢时间啊!
晋国在得到鲁国和莒国的请求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出兵加入对齐国军事行动的干涉,其实就是齐国君臣赌对了。
那么,齐国君臣看得出晋国希望他们与前来干涉的联军,进行互相的消耗吗?不管有没有看出来,齐国君臣正在蓄积更多的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