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君犯错,前往他国进行道歉,没有类似的例子。
倒是在一些会盟场合消除误会的例子不少,通常也只是互相颜面上过得去就好。
晋国宣布死讯的寿梦又“复活”本身就挺让人稀奇,晋国在操控吴国君权更迭之后又招待寿梦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按照列国君臣的理解,晋国君臣既然公布了寿梦的薨逝的消息,没死就更要将寿梦弄死。
通常情况下还真是那样,不计较是使用什么手段,反正就是要让寿梦的死成为一个事实。
然而,晋国君臣见识到了吴人的反应,仅是寿梦在吴国现身就能聚拢一大批人,晋国扶持的吴君夷昧很快在吴人眼中成了过街老鼠。
留在吴国的晋国之臣,他们不是没有尝试在得知寿梦于哪里现身进行消灭,努力了几次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那还能够怎么样?晋国需要一个跟楚国过不去的吴国。这个吴国不能够内部一团乱,要不然很难威胁到楚国,相反很可能被楚国所灭。
如果寿梦仍旧不合作,晋国君臣当然是没得选,说什么都要将寿梦给弄死,哪怕吴国会被楚国消灭且吞并都要弄死。
毕竟,维护国家的尊严很重要,相反一些事情可以无视掉,乃至于承受会出现的恶果。
“寿梦没有悔改,也不可能悔改的吧?”郤至认定寿梦不是什么好东西。
楼令不提这个,反而说道:“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想要有所作为会进行忍耐。包括掩饰对我们的敌意,按照我们的需要跟楚国过不去。”
个体还讲品德。
集体要看的是利益。
只要吴国愿意跟楚国过不去,晋国君臣有短期内想要完成的目标,那一段时间内吴国不会成为晋国的麻烦,一切就显得足够了。
“巫臣和长鱼矫的能力足够吗?”士匄问的是这个。
从之前的例子去看,很难让人相信申巫臣与长鱼矫的办事能力。
楼令笑着说道:“之前是之前,有了寿梦会变得不一样。”
人与人之间真的不同,领导者更是那样。
具有才能得人落到谁的名下,能不能够让这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看得就是领导者怎么去进行使用。
一众卿大夫列成一排,他们的后面是其余的晋国贵族,来自列国的见证者在对面。
寿梦道歉的场合被安排在议事殿,他穿着冕服正站在台陛之下,非常诚恳地自述曾经怎么冒犯到晋国,明确说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