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实,晋国这一代的国君摇了一个好奖,晋君周的天赋非常不错,奈何卿大夫阶层也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
“何人随寿梦入宫?”楼令暂时不知道消息。
晋君周说道:“仅有寿梦的嫡长子诸樊一人。”
肯定还有其他吴人,只是地位不够高,名字不配从晋君周嘴巴里说出来。
晋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吴国的情报?应该是得知寿梦前去“洛邑”认祖归宗之后吧。
在晋国的一系列情报收集中,认识到了吴国的各种落后与野蛮,仅仅是一个“披发纹身”的定义就进行了概括。
很久之前中原各国就形成了一个鄙视链,例如周王室鄙视其余国家,再按照与周王室的地理或血缘关系远近形成新的鄙视链,无疑吴国再怎么排都是处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所以什么情况?到现在晋国君臣都不知道吴国有哪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大臣或贵族。
在中原,大臣一定是贵族,贵族不一定是大臣。
吴国那边的现状不一样,非贵族也可以担任大臣。关于这个也是中原列国之所以鄙视吴国的理由之一。
如果讲制度的话,到底是非贵族不得担任大臣先进,亦或一定要是贵族才能成为大臣先进,非常的不好讲。
之所以不好讲,原因在于知识太难获得,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压根就无处学习,文盲之中很难出现人才。
等到了知识不再被完全垄断,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肯定是“唯才是举”才代表着先进性了。
而现在,晋国君臣说不出一个吴国大臣的名字,其实就代表着吴国没有人才。
晋国是霸主国,多少会在意哪一个国家的哪些人比较厉害,能够上了晋国君臣关注的名单,其实就是他们的能力得到承认。
上面那种定义有毛病吗?完全没有!
得到霸主的关注,还不够臭屁的吗?
要是霸主想让异国的某人死,意味着这个人的存在威胁到了他们的霸权,完全是一种荣誉啊!
要说楼令不关注吴国肯定是不对的。
只不过,楼令在脑海中想了一圈,讶异地发现吴国并没有特别需要让自己关注的人。
“难怪寿梦后世在东南那边有庙。”楼令心想。
能够立庙的人,没有一位简单,一定至少是对当地有过很大的贡献。
之所以寿梦能够立庙,原因除了他启动很多建设,尤其是扩大了当地的农耕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