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晋君周不是没有尝试做点什么,他在发现有不好苗头的时候,总是能够果断地收手。
楼令对邯郸旃点头表示认可,再扫视其余的人,问道:“一个在隐忍的人,说明正在憋着。不对吗?”
谁能否认这一点?
他们谁都无法否认那一点。
“他是国君啊。”楼令不得不强调这个事实:“既然是国君,一旦认定事不可为,以你们的智慧,不该想不到会发生什么。”
再不愿意承认的人,他们也必须承认名位天然具备优势。
拿他们自己来说,家族强大是一回事,没有来自卿位的加持,再是强大做一些事情不具备名正言顺,以为谁都会服从或不反抗吗?
他们都是有渠道来读史书的人,过去的历史上存在太多的例子,多少要拿回权柄的君主看不到希望,弄得君主绝望之下干出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落得了一个君臣都没有胜利者的结局。
“是啊,我们毕竟是为人臣子。”中行吴率先承认这一点。
当前君主还很神圣,反正没有多少人敢真正拿君权不当一回事。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或欺凌国君,总是该为子孙后代着想的。
篡位?缺少开这个头的权臣,有篡位想法的权臣大概也就是想一想,他们不敢真正将事情给办了。
所以,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很多权臣驱赶走了一国之君,成功后的他们不是自己上位,做法是挑选有继承权的公子登位。
权臣在晋国实施篡位的难度高到吓人,他们不止要形成对国君的全面压制,更要解决掉一同作为权臣的卿大夫。
其他国家怎么样?多数国家是公族掌权,出现君位更迭也是相同血缘关系的新君上位;田氏取代齐国的过程耗费了六代人,过程是有机会就打击公族,更是解决了高氏和国氏,收买了多数贵族,才将田氏代齐完成。
有多少家族能够像田氏那般,制定了一个目标,六代人坚持不懈地施行计划?
事实上,只要田氏的其中一代人能力不足或是中断,能不能将计划继续实施下去都要带上问号。
另一个事实是什么?姜齐与曹魏都面临的相同的情况,自身一代比一代烂,碰上了厉害的对手。或者说一些国家被灭一定是有其理由,国姓不是烂就是坏,确确实实是无法将统治继续维持下去了。
中行吴讲出了最大的事实,他们都是身为人臣,可以对付国君的手段太少。
弑君?这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