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两边无论是自身什么情况,他们最大的志向都是天下归一;轮到孙吴的最大志向是一方割据,他们也就无愧于“江东鼠辈”的这个称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小白张了张嘴,想解释……,知道任何的解释都会显得比较苍白,干脆认错:“孩儿知道错了。”
“这次你去秦地……”楼令习惯性的要交代什么,想到了什么事情,转为说道:“无论多么忙碌,记住不能忘了对‘新田’发生什么事情失去关注。”
本来,楼令是想嘱托楼小白到了秦地该怎么做事,一想到是个考验,凡事都嘱托很不像话,顺着刚才的话题讲关注全局了。
楼小白严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是想道:“有父亲坐镇‘新田’呢,发生什么事不能镇压下去?”
这个……,好像不是那么好说啊。
列国在君权交替阶段最为危险,新君上位没有建立威望,可能不被当一回事。
晋国的权力交接分为两个部分,君权的交接以及中军将的权力交接。前者是君权与卿权的矛盾,后者显得更为复杂。
这么说吧?晋国的中军将衔接着国君与贵族,既要压得住君权,也不能让贵族阶层太过作妖。
有那种责任的中军将,真不是谁上都行。
对晋国来说,比较幸运的地方在于历任中军将最差也是旬林父那种档次,厉害如赵宣子(赵盾)、栾书、郤武子就是属于在内压得住,对外干了大事业的中军将了。
之前,楼令不是干了很多大事业吗?威望方面应该没有问题才对。
那是之前楼令并非在任的中军将,他无论干成了什么事业,中军将另有其人的情况下,最大的功劳都是属于时任的中军将。
因此,楼令在晋国军队扩编出力良多,不是栾书死得不名誉,功劳算不到楼令的头上;郤武子担任中军将,只要他信任且重用楼令,无论楼令将什么事情办得多么漂亮,功劳的大头一样是属于郤武子。
只能说那样没有毛病。
领导愿意信任且交代事情办,需要先了解得到信重才能办事的“因”,才轮到被嘱托的人办得漂亮所结的“果”。
更透彻地来说,有本事的人一大群,不是人人都能够获得办事的机会和权利。
那样一来,事情办成之后,给予机会的人分润功劳,有错吗?显然没有什么错啊。
当然会有人不那么认为,认定只要是自己办成了事情,功劳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