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宋国的疆土也要被楚国蚕食大半了。
齐国并不处于中原腹心,甚至是在东边一隅,他们给予晋国和楚国的威胁是国力太强。
很有问题的地方是什么?无论是齐桓公时代,或者是后面的几代齐君治理,齐国一直是经济强而军事弱的现状。
什么?齐国的军事实力竟然很弱?是的,真的是不那么强,与之经济实力非常不匹配。
拿齐桓公时代来说,齐国是纠集了当时的列国才完成对狄人和戎人消灭或驱逐,收买了大量夷人进行归化,真不是单凭齐国一家的武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感受到危机的齐国,他们明知道有比较大的风险,高层的意志形成一致,开始了自己的扩张。
从齐国的果断来看,只能说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后人还想着恢复荣光,胆量必然是会有的。
“莒国派使者前往‘新田’,也有使者前来‘曲阜’和过去‘淳于(杞国都城)’。”季孙宿一脸认真地说道:“用意是请我们为莱国主持公道。”
郤杨当然知道莒国派使者前去“新田”的事情,更知道莒国使者不断哭诉齐国的暴行。
在“新田”的晋国君臣对莒国使者为莱国抱不平的反应比较平淡,导致莒国转而向一些事关唇亡齿寒的周边邻国求助。
晋国可以看着齐国表演,东边这一块的国家可不敢。
在齐桓公时代,别看齐国将“一家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好些小国就被齐国所吞并了。
因此,莒国发现晋国干涉的意愿不大,他们又是从东夷体系转为诸夏体系,比谁都要在乎齐国的新动静,不可能坐视莱国灭亡。
如果说莒国已经被周王室体系所接纳,莱国就从未得到过周王室承认的入伙。
简单的理解为,莒国起码加入了联合国,莱国则是没有就行。
然后,莒国有持续向晋国进贡,莱国则是一次都没有。
那样一来,遭到攻打的莒国可以向晋国求援,拿了好处费的晋国再不愿意也要装模作样一番。换成挨打的是莱国,他们并没有让晋国出兵援救的恰当理由。
齐国攻打东夷体系的莱国,有问题吗?论起来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晋国要进行赞赏,再鼓舞其他国家针对异邦展开扩张。这是春秋时期最大的政治正确。
一直到战国时代,几个列装打生打死,面对异族的入侵仍旧会联手,乃至于作为死敌的秦国和赵国,两国的边军针对匈奴或月氏会遥相呼应和支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