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现代天朝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究其原因是普及教育展现出来的威能。
要不看看欧美的动作,他们以为哪里都存在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纷纷将在天朝的工厂转移,弄到南亚或阿三那边,结果不就是被坑得不要不要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什么同样是劳动力,会显示出那么明显的区别?正是因为教育水平上面的差距啊!
楼氏还没有奢侈到让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去当工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优先充斥各种管理的岗位,不知道多久之后才可以作为实际的生产者了。
如果楼氏持之以恒的进行普及教育,走得还是那种实践教育模式,诸夏大地的历史一定会大变样。
什么变样呢?就是楼氏在教育上先教人识字,进行了一定知识储备再分了学科,走得是技校的路线。
在同一时代,其实儒学也分学科,也就是专门精研某一部分。
至于后面为什么会变成只重理论不讲实操?真要说清楚,没有长篇累牍个几十万字可说不明白。
归纳起来就是:春秋战国阶段无论是哪一个学派都重视实际操作,可不是掌握理论就能够获得“子”的称号;春秋战国到隋唐,风气方面其实挺可以;真正变烂正是从“唯有东华门唱名,方为好汉”开始;历经了蒙元的统治,读书人阶层出现蝜蝂(fù bǎn)的概率才无限高,朱明可谓是深受其害;满清则是彻底改变了主流读书人的认知。
楼氏的崛起跟创新直接挂钩。
所以,楼令算是幸运也不幸,魂穿到了春秋中期。
不幸在于文明正在积累时期,想吃喝玩乐都要自己从头开始整。
幸运的地方是,有了积累之后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不会有一大帮“卫道士”出来干扰。
要是汉、两晋、隋、唐、宋、明、清?不管楼令魂穿成了皇帝还是乞丐,社会大环境根本不允许搞创意;皇帝搞创意?直接就是冲击到各阶层利益,有一大帮人恨不得皇帝赶快死,也真的敢动手;皇帝以下的阶层搞创意?知道有多少人会一拥而上,连皮带骨不剩全吃了嘛。
纸张的出现跟铁器一样,不是没有家族寻思着自己也搞一搞,可是他们连基础的概念都没有,想研究都无从谈起。
要说哪一个国家对纸张的需求量最大,无疑是文化人比较多的鲁国。只是他们对纸张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