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孤城不守的道理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城池的防御方并不会傻到将所有军队龟缩在城内,一般会在城外构筑一座营寨,与之城池形成犄角之势。
因为无法居高临下观察“曲阜”城内的情况,所以只能是依靠一些碎片信息进行猜测,城内鲁军应该是在两万左右的样子。
早知道会有晋军实施入侵的鲁国,他们怎么就集结出三万多军队的数量?
按照《周礼》的限制,鲁国是可以组织三个军团的兵力没有错。
可是,整个鲁国绝对不止只有三万七千五百名将士。
那就要了解鲁国这个国家的奇葩程度,例如上一次被楼令一吓唬,有得是鲁国贵族突然间生病或是外出访友,出发点就是为了逃避参加国战。
这一次,鲁国庙堂尽力调兵,能够用于防御都城的部队,好不容易才凑到三万出头。
怎么会这样?简单就是因为鲁国贵族太聪明,知道压根就打不赢晋军,不想将自己的家族私军填进去。
跟多数鲁国贵族笃定郤氏和楼氏不敢灭掉鲁国的国祚也有关系,认为只要让郤氏将那口恶气给出掉,鲁国跟晋国又能是兄友弟恭了。
鲁国在面临入侵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是不是看着很熟悉?这就没有错了,完全是学儒之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出现在很多由儒门把控的大一统王朝时期。
因此不能将所有黑锅都扣在孔门之儒头上,只是孔门之儒后来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干了太多不地道的事情,活该吸引了所有的火力。
鲁国贵族群体的心态,造成晋军都已经兵临“曲阜”的城下,瞧着鲁国上下仍旧是那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
话又说回来,历史上的鲁国不就是在这一副扭扭捏捏的状态下给亡了国吗?他们丢掉了大部分的疆域,剩下一座“莒”城苟延残喘,认定可以无忧无虑过自己的小日子,结果黄歇稍微一操作就亡了鲁国的国祚。
“你倒是清闲。”郤杨知道楼小白在哪,特地找了过来。
在那之前,郤杨刚见完季孙行父一群鲁人,听了太多的“道理”被搞得快长出新的脑子。
到现在,鲁国都还在阐述上一次不前往会盟的原因,对于郤武子出征死于鲁国境内是完全避而不谈。
别说是郤氏和楼氏入侵鲁国是一场家族私战,哪怕是来打国战的状态,会因为鲁人的一些话而离开吗?
完全就是鲁人太聪明,聪明到想着三言两语消弭战争,其它代价那是一点都不想付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