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车摆在最前面,后面便是肩扛普通梯子的士兵,他们后面是一排排的弓箭手,再往后就是大量手持近战兵器的士兵了。
从参战士兵的整体来看,位列前方的士兵除了弓箭手之外,其余的士兵都是身披甲胄。
不是全部来自楼氏的铁甲,有着不少身穿木甲或竹甲的士兵,身穿出产自楼氏铁甲的士兵大概有个两千左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是郤氏采买再列装,楼氏愿意敞开了供应,让郤氏武装起六七千身穿铁甲的士兵不难。
可是,无论“大夫”或是“士”、“徒”都是自行武装,战袍的颜色会一样,用料上都能存在不同,何况是甲胄的种类或款式呢。
以纳赋抵消交税行为的“大夫”、“士”、“徒”使用什么装备,看得是他们的财力以及愿意投入多少,无法做到完全的制式化。
“羡”倒是由家族来进行武装,到现在有些家族都无法保证“羡”的战袍和武器供应,以至于晋军不再是一片上红下黑,多了更多的白色或灰色。
在晋国这边,能够提供足够战袍和武器给“羡”的只有那些卿位家族。最为特别的事情是,楼氏的“羡”在武器装备方面,比之响应征召的“大夫”、“士”、“徒”更好。
楼氏会造成那种现象的原因太简单,响应征召的“大夫”、“士”、“徒”是自行准备,家族有足够的实力来武装“羡”这个阶层。
其实,楼氏也是暂时将武器装备给“羡”使用,战后一样会进行回收,可不是给了就直接白送。
另外一点,多数国家的士兵,其实也不是统一的颜色或款式,越小国家的士兵穿戴越是五花八门。
以披甲率而言,当前披甲率最高的绝对会是晋国。
算上木甲、竹甲、披甲、金属甲,算全国的平均率,晋军的披甲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要是以单个家族来计算,楼氏的披甲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从高往低了来论,往后大概是郤氏、范氏、魏氏、荀氏、邯郸氏。
所以,不是作为卿位家族的魏氏,他们的披甲率超过了卿位家族中的荀氏和邯郸氏。
很令人意外的情况是,作为老牌卿位家族的荀氏,他们的披甲率竟然输给了魏氏。
荀氏占据了诸夏列国很大的纺织制品市场,讲道理绝对是穷不到哪去。
那么,荀氏为什么会造成那种情况呢?一来是晋军的披甲率在近几年才重新提升来上,再则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