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可以随时撤军。一旦是攻打‘方城’之外的城池,不至少拿下一两座城池,并不是想撤军就能够撤军的。”
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光复失地的行动,一点成果都没有,会显示出楚国君臣的无能;打其它地方不一样,拿不拿得下来都不会对军心士气造成致命的影响,到了该跑的时候也不存在太大的顾忌。
这一波,楚国君臣明显是讨论得很深,更知道光复失地一时,很快又丢掉对士气的打击程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现在根本无法跟我们正面对抗,不得不北上的原因是,必须要打一次。”楼令看到晋君周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对于国家来说,很多时候就是明知道打不过也得打,一切只因为明白不打会让国家在精神层面就此沉沦。
所以了,打输了不可怕,打都不敢打才是最可怕的。
以晋国的强大,再看楚国的实际状况,难道楚国君臣不知道打不过吗?
楚国正是因为知道打不过,又是非打不可的情况,选择了正确的攻击目标。
晋君周听了楼令的解释,大概理解之后,说道:“这便是战略层次?”
更正确的来讲,那叫满足战略需求。
“这样讲,寡人就知道中军将为什么不亲自南下了。”晋君周说道。
并不是楼令瞧不起楚国的这一次反扑。
也并非晋国内部情况危急到让楼令必须坐镇在都城。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楚国是强撑着来进行这一次北征,用这样的行动提振或保持斗志。
楚君招也一定会借机铲除一些家族,形成楚国内部的“提纯”程度。
在这种前提下,楼令还是愿意完成一次“互取所需”的。
开打之后,看哪一边技高一筹。
士匄要是有能力,他就将北上的楚军全部吃掉,真干成了就是达到给楚国送葬的第一步。
吃不掉楚军,或是连重创都办不到?没有丢失城池,后面也重新逼迫陈国和蔡国归附,不正是士匄率军南下要达到的目标嘛。
“这一次打完,臣以为三年之内,我们与楚国不会再爆发大战了。”楼令顿了顿,笑着继续说道:“那三年就是我们积蓄力量,再一次展开动作之后,争取用最短时间灭掉郑国和卫国的机会。”
晋君周很好奇要怎么攻克“新郑”这一座坚城,话却是没有问出来。
战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