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在楼令这里学习更多。
楼令就将上面那些道理给晋君周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当今之世,乃是大争之世。”
可不是吗?
晋国再强,能够强大到消灭楚国的军队,随后实施全境占领吗?答案是不能够。
另一个问题,哪怕是晋军占领了楚国全境,楚人会就此接受晋国的统治吗?历史给出了两次答案。
吴国灭掉了楚国一次,固然吴军在楚地无恶不作,楚人一开始也没有打算屈服。后面吴国后方着火不得不撤军,楚国在秦军的帮助下光速复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后是秦国灭掉楚国,十多年之后楚国再次复国,一复国就是抗秦的主力,最后也是两个楚人势力在进行争鼎,哪一方赢了都是楚文化的胜利。
部曲?楚人的词,也是他们的玩法,楚国亡了之后还流行了一千多年。
楚辞?后面演变成了汉赋,到隋唐诗才重新成为主流。
还有太多太多,一样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然了,晋国要是能够灭掉楚国并实施长期的治理,楚文化一样会成为晋国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占比或主次将变得不一样。
“在臣看来,只有先吞并郑国和卫国,下一步才得以展开。”楼令说道。
关于吞并郑国和卫国,晋君周已经听楼令讲了很多次。
楼令先后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获得人口、城池、土地再进行消化,增长晋国的国力再转变为军事实力是其一;再来便是晋国的版图扩张,分别占据中原腹地和向东扩张,地理方面的因素也讲过。
吞并获得各种资源很好理解。
版图扩张所带来的战略价值,真的就不是什么人都听得懂了。
晋君周现在所能懂的方面是,吞并了郑国可以直接对楚国和宋国造成更大的威胁,吞并卫国则是钳制了齐国且对宋国形成两面包夹。
在那些理解之外,晋君周不止一次听楼令强调晋国保持武力充沛的必要性,不然反倒是要形成致命的弱点。
事实不是那样吗?
卫地还好,起码有几个守住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天险,比如说只要控制住“濮阳”这个地方,其它地方被夺去也只是丢失一时。
郑地可真的就是无险可守,能够依靠的只有修建坚城,郑国一直以来也是在这么干的。
楼令制定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