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遭到赵氏、魏氏、韩氏围攻才在晋国除名,一直以来并不对智氏的下场抱悲观态度。
当然了,楼令也知道自己这一只蝴蝶改变了太多的事情,清楚历史轨迹变化之下,一些事情必将发生变动。
让楼令仍旧倾向于智氏不会被灭,有着其它的很多理由。
首先当然是楼令在压着,不是表现出巴不得智氏被灭,谁都要看在娇姬是楼氏主母的份上,不敢将智氏给灭了。
再来就是,郤氏一副巴不得内战赶紧打起来的模样,恫吓其他家族投鼠忌器,有着再怎么大的矛盾,动武绝不是最优先的选项。
楼令近期跟中行吴见了几次面,几次接触下来得出一个猜测,那就是中行吴超大概率会采取怀柔的策略,安抚家族内部心中不满的群体。
那并不是最为高明的选项。
条件允许的话,中行吴应该将智罃弄死,乃至于连智朔都弄死,让幼年的智盈成为智氏之主,用以达到家族内部的重新整合。
比较关键的问题是,中行吴有办法弄死智罃和智朔,可是中行吴无法做得天衣无缝,乃至于做得再如何天衣无缝,但凡有卿大夫想要介入,仅是智罃和智朔突然间的死亡就是一个现成的理由。
中行吴拿出为父报仇的宣告?说得过去,可是时机又不对。
起码国家不能是在爆发国战的状态之下,对吧?
天晓得这一次晋国会跟楚国或打多久,接下来是不是又很快会跟哪个国家爆发交战。
中行吴错过这一个窗口期,往后再动手恐怕不容易了。
那就是机会一旦过错,真的就是过错了的道理。
楼令等人在城外,之前忙着进行军队的编制。
同处军帐之内的人不少,应该说除了死去的中行偃之外,所有卿大夫都在,包括几个中高层人员。
智罃也在。他在得知中行偃死亡的消息之后,没有立刻动身进城,坐在原位发好久的呆了。
得知中行偃的死讯不马上回家?可以视作智罃在心虚。
智罃必须心虚,哪怕中行吴动手的可能性很小,那就是存在可能,一定会让智罃防着。
宗主过世,小宗之主怎么不立刻进城回家呢?在一些人看来,他们觉得智罃不敢回去,怕的就是悲痛状态下的中行吴不管不顾,看到智罃立刻就让人剁成肉泥。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啊!这样的思想也就进入真正的法治社会才不被允许,要不然历朝历代都是认为理所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