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领域上互相竞争了。
毕竟,范氏一开始也不是法官家族,他们是在知识上领先于其他人,才渐渐把控住了晋国“立法权”的权柄。
面对知识上的竞争,即便是范氏对上其余的小家族,使用武力只会显示出心虚,让人知道范氏玩不起。他们的最佳做法是用知识去击败,才能够保住权威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了范氏认为无法用知识取胜的时候?他们肯定就管不了那么多。
士匄和士鲂不得不思考,要不要阻击楼令的提议。
那跟楼令的主张是好是坏无关,只跟谁把控律法的制定有关。
只是吧?范氏要怎么阻击呢。
比拼知识?
楼令写出的《司马令》一书成了晋国军队的军法,逐渐被列国使用“拿来主义”现搬现用。
在晋国,军法的分量要超过礼治。
因此,哪怕晋国在礼治上仍然使用范氏制定的那一套,实际上范氏的权威已经被动摇了。
那么,范氏对楼氏动武?
要是可以动武的话,范氏不会忍到今天。
之前是有栾书压着范氏。
后来是范氏对郤氏发怵。
现在则是范氏不认为打得过楼氏。
比知识和武力,范氏没有胜算,叔侄俩开始犯愁了。
“我希望范氏之主可以跟我联名,筑一座鼎,铭刻上主要目录,公示于天下人。”楼令说道。
什么意思?
起码在春秋时期,鼎的神圣性没有降低。
筑鼎又进行铭刻则是在上古已经确认的事情,一般被用来记录重大事件,方便传予后人知晓。
而在春秋时代,制定律法可不会藏起来,等有人犯法了再作为依据来进行处罚。
春秋时代出现新的律法,一定是经过公示,既是让世人知道出台了新的律法,也是给予世人进行质疑的机会。
公示过的法才是法。
没有人质疑,或质疑了被说服,肯定是通过并执行了。
历史上,士匄在完成《士匄刑书》后,他以中军将的身份在晋国进行变法,确认了晋国从“礼治”转为“法治”的新起点。到后面的战国时代,乃至于大一统王朝到现代,华夏大地还在执行士匄制定的一些法律。
“我?我们一起?”士匄先震惊,随后变得欢喜。
能够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