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主频繁拜访郤氏之主。”
那都是楼令意料当中的事情。
魏氏这个家族很强大,只是劣势也比较明显,一个不慎太容易让卿位家族联合针对。
形单影孤的邯郸氏迎来了历史机遇,他们一定想要抓住机会抱上郤氏的大腿。
“君上的耐心还是不足。”楼令由衷地说道。
楚庄公在继位之后连续三年表现得庸庸碌碌,麻痹了那些对他心怀警惕的封君之心,也是在寻觅可以用的人才。这便是成语“一鸣惊人”的背景故事。
楼令说晋君周不够耐心,并不是单纯指晋君周登位多少年之类,主要是缺乏对局势的掌握。
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所需的要素首先是什么?肯定是晋国不能有爆发内乱的风险。
若是随时随地会爆发内乱,并且一旦乱起来很难控制规模,光是应对楚国和齐国的反扑都会比较吃力,还怎么取代周王室啊?
没有多少一国之君甘愿没有多少实权,多的是一国之君想要大权在握。
晋君周扶持魏氏是为了获得权力的延伸,不能说他做错了。
难题也就给到了作为中军将的楼令这一边。
在晋君周看来,取代周王室的国策是由楼令提出,并且楼令当了中军将,有麻烦也不会是没有多少实权的君主,该是权臣去协调和应对。
那样既能够试探楼令是否有决心取代周王室,还能够看出对晋君周收权的容忍度。
至于说最后玩砸了?没有多少实权的晋君周不是第一责任人。
要是拿不回权力,晋国怎么样对没有权力的君主又怎么样?该是坐在君位会坐着,损失最大的将是并非为君的贵族。
很难理解是吧?
简单来说就是,大环境之下很难亡国,顶多就是一国之君所治理的国家疆域缩减。
然后,目前掌控权柄的是一众卿大夫,作威作福的并非是晋国之君。
多的是人无法理解杨广继承了一个偌大的帝国,为什么非要一再作死。
可是,知道隋帝国是门阀世家与皇帝共天下的格局,立马可以明白杨广怎么会做出那么多看似无法理解的举动了。
到了唐帝国阶段,李氏就是比杨氏能忍,连五姓七望拒绝跟皇族联姻都能够忍下来,左脸挨了巴掌主动伸出右脸,李二凤再是怨恨都没有在生前把魏征怎么样,搞到死后气不过干掘墓的事。
李氏坐江山就是建立在一次次对世家门阀的忍耐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