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本显得太低了。
不知道晋君周有没有想明白那一层?反正就是他无法阻止大军出动。
或许晋君周明白,可是更在乎青史上的名声。
周王朝的秩序已经崩坏,好多的旧有规则仍然在运行。
当今之世,执笔写史的国家已经不止是周王室和鲁国,好多国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史”了。
可是,要说哪里的史料最为完整和全面,无疑还是周王室和鲁国的典藏室。
那样一来,后人查阅史料以及辨识真伪,肯定是更加相信周王室和鲁国典藏室里面的资料。
晋君周要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有没有条件都想拥有更好的名声。
周王室属于是必须针对的对象。
鲁国?在晋君周这一边,并不认为一定要针对,乃至于认为需要收买。
那一次,郤锜的态度足够强硬,再加上没有卿大夫助拳,又一次让晋君周认清了现实。
再一次遭受打击的晋君周,他重新进入蛰伏状态,日常就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
一直在关注晋君周的楼令,他当然是察觉到了晋君周的异样,几次试图安抚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不是说晋君周因为楼令一次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就立刻疏远,纯粹就是双方进行接触和交流,中间隔着的那一层膜变得更加明显了。
在这种情况下,楼令不会一再主动凑过去,很清楚一旦太过主动,反倒是会让晋君周越加警惕。
现在?楼令对晋君周的应对就是若即若离。
只有晋君周搞明白是他更需要楼氏,主动近亲过去,才不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看就看晋君周什么时候能够晃过神来,反正当前是没有。
在后面,也就是正式展开会盟之前,应邀且要来的诸侯,他们陆陆续续抵达。
前来参加会盟的诸侯很多,合起来有十六名诸侯之多。
当下幸存的国家大概是二十多个,其中大部分是袖珍型的小国。
而这一次前来会盟的国家,不完全是周天子的分封国,像是被晋国帮助之下重新复国的徐国也参加了。
其他诸侯过来,不会让晋国君臣太过在意。
便是孙林父极力在搞社交,晋国君臣给予的回应也是比较平淡。
孙林父之前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是等知道华元在不断出访各国才察觉到不对劲。
卫国的国君通常不靠谱,想要展开行动的孙林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