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击败赤狄之后,由范氏来充当大头,国家再进行补贴,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修筑而成,变成一座卡住了晋国东西的关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门”则是完全由国家出资并调动劳力修建而成,它是在太行山西南端的一处关隘,卡住了晋国的南北通道。
因为出资的问题,“孟门”属于国君直管,“壶口”则是属于范氏的封地之一。
讲实话,楼令并不觉得适合在“虎牢”设立贸易集中地。
关隘是军事用途,对吧?
既是军事用途,说明有着很大的战略价值。
结果,将承担战略价值的关隘变成商贸集中地,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
要知道任何贸易区都是蛇龙混杂的现状,更是谁都能够随意进进出出,怎么来保障不被渗透或是破坏。
晋国修建“虎牢”这座关隘主要是为了震慑郑国,并不是非得卡住这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座关隘,会轮到成为贸易集中地了。
随着郑国丢失三分之二的疆域,他们已经没有左右横跳的资本,也让“虎牢”的军事价值猛跌。
现如今的郑国,他们举国上下一定非常痛恨晋国,可是又不得不取悦晋国君臣,免得被晋国一下子打死了。
所以,郑国君臣是带着任务来到“虎牢”这一边,过来之后面对任何一个晋人都是笑脸相对,有门路就各种送礼。
楼令这边当然也收到了来自郑国的礼物,还是以郑君嘉的名义送来。
一国之君向他国大臣送礼?听着就充满了辛酸苦辣,使人闻之五味杂陈。
站在晋国的立场,没有晋人会对郑国的现状生出同情。
很早之前,郑国得势的情况下谁都敢欺负,其中包括了还没有发迹的晋国。
轮到晋国发迹起来,不进行立场的预设,其实可以理解郑国为了自保一再左右横跳。
轮到是一名晋人或楚人,感官里面只剩下对郑国一再左右横跳的厌恶了。
“他们要是早这么懂事,哪有现在?”中行偃就是这样说话。
话是那么讲,问题在于郑国不左右横跳,晋国想割取郑国的疆域就会变得不容易。
要是郑国的名声足够好,晋国割取郑国的土地,列国诸侯会站出来帮郑国说话。
可能说话不会管用,晋国却是要承担相应的政治代价,例如列国开始疏远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