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产粮,主权变更之后就没有人跳出来作妖。
所以能够理解怎么回事吗?什么人心归属之类,其实就是跟福利直接挂钩,其它什么都是虚的。
楼令并未去郑地。
并不是楼令对郑地不够重视,主要是预料到今年会去“虎牢”一趟,一样是展示存在感,届时再去的效果大差不离。
至于说楼令不去郑地会不会影响当地的农耕积极性?属于楼氏直管的三个区域,战后人口锐减,战时被破坏不少设施,当地的人不想饿死,他们可以极尽懒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楼令调配物资过去支援?有是有,只是能够照顾到的阶层不可能是全部。
怎么就没有想着收买人心?因为楼令需要计算性价比。
战后的第二年不会是最难捱的时刻,当地要是消极抵抗,过个两三年才会显示出恶果。
人们生活过得去,可不是小恩小惠能够收买。只有在他们经历过最坏的窘境之后,得到一些甜头才会感恩戴德。
期间产生的伤亡之类?作为数十万人的统治者也是管理者,楼令手头的资源无法照顾到所有地区的人,自然而然需要从政治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作为进行做事的依据。
那是将阴暗面直接摆在台面上来说,捅破了会极度遭同行恨,对任何人也没有好处。
可……,事实往往就是那么一回事。
楼令到“新田”之后,反倒是火急火燎地入宫谒见晋君周了。
“君上。”
“来得很匆忙?”
“臣……,并不怎么匆忙。”
“来得正好。”
两人的见面地点并不正式,先是在走廊碰到,后面也就原地坐在走廊上聊了起来。
晋君周所谓“来得正好”的理由是,他不久前接到了宋国方面的回应,得知晋国有召集诸侯会盟的意向,让宋君瑕立马热烈回应了。
“宋君有言,宋右师或许可以邀请楚君一起会盟。”晋君周说到这里满脸红光。
什么玩意啊!?
楼令狐疑地说道:“我们牵头会盟,楚君来做什么?”
楚国还在内乱呢。
另外,楚国对于输给晋国显得心不甘情不愿,他们前来参加会盟的话,难道还能是伏低做小?
“华元暗示,楚君愿意更制。”晋君周说道。
更制?
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