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来对待周王室,甚至对于怎么来跟楚国相处也没有定论。
当然了,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已经成为晋国高层的共识,只是使用高压的武力取代,亦或是让周王室自己识相进行权力转交,一直以来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
楼令负责提出战略的方向,见识到了晋君周与其他卿大夫在情绪上的纠结,只能是按耐下来观察一段时间。
毕竟,楼令哪怕已经在春秋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些时候还是搞不懂某个人为什么会因为某件事情而纠结。
那叫什么?三观一旦建立起来,思维方式也就差不多被固定下来。而人在构思什么,肯定是以自己的三观与认知来谋划。
简单归纳于生长环境带来的文化倾向就行了。
例如说,同样是华夏苗裔,在红旗下长大与在国外长大,真的是会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如果是按照楼令的旧有观念,周王室又没有几个“师”,使用武力干翻是最简单直接的取代方式。
只是,楼令好歹在春秋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怎么都不该将事情干得那么粗糙。
“想在当前光凭武力镇压一切?只会落得跟秦国一样的下场。”楼令好歹还有秦国的例子可以借鉴。
秦国就是过度使用武力的一个例子。
所谓的过度使用武力,指的是什么人都杀,缺乏有效且成系统的挽回民望手段。
秦国的一统之路走得很漫长,起点不是商鞅给秦国带去大一统理论,其实首位提出大一统理论的人是孔夫子。
孔夫子不止一次呐喊过“一匡天下”的口号,只是他所想要的“一天下”是让周天子重新成为有实权的君主,希望各国的诸侯老老实实继续听从周天子的任何指示。
在周王室已经全面衰弱的阶段,格局逐渐变成谁的拳头硬就说话比较管用,压根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搭理周天子了。
秦国是不是听到孔夫子的呐喊,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呢?其实并不是的。应该说秦人就没有喜欢过孔门之儒,乃至于可以说从始至终都深深排斥。
到战国中后期,世人受过了没完没了的征战,有太多的人秉发由强国横扫列国,使得天下重新归一的想法。
当时的列国都有扫灭诸侯的野心,只是秦国占了太大的地利,发挥出地利上的优势,渐渐让“一天下”成了历代秦王最大的追求。
所以,秦王政是继承了历代先王的理想,不是由他才让秦国有那种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