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就是那个宋武帝呢?
-
“看见了吗?打仗啊,可从来不能只看人数。”李世民哼笑。
虽然刘裕的兵力不足一千,还经过了日夜急行军颇为疲惫,丹徒的守军也完全帮不上忙,但这不意味着他们面对孙恩的所谓十万大军没有一点获胜的机会。
虽然理论上,兵力多寡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关键——其实也不是理论上,在很多时候,兵力多确实是能够胜过兵力少,别的不收,人多就是要强一点。
不仅看着强,如果主帅军事水平还可以的话,他可以进行的操作也会多一些,比如分兵作战啊、车轮战啊、埋伏等等……
但是兵力少的话,主帅就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没人,想法再多也没用,只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然后随机应变——更多的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字,“赌”。
在常规的作战之中,兵力的多寡确实是有着这样的效果。
但是在青史上留名的,被所有人铭记且总能拉出来作为典型例子的,往往都不是常规作战,那都是军事天才的闪光。
从这个角度而言,兵力的多寡就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除了兵力之外,主帅的军事水平、士卒的军事水平、军心的情况、士气的情况、当时作战的整体局势……这些都是关键,也都是兵力较少的一方能够翻盘的关键所在。
孙恩的十万部众——假设这其中没有虚报,孙恩真的有十万作战兵力吧——显然就不是那种有着较高的军事水平、经过了严格训练、有着大量战火洗礼、军心稳定牢固、士气充沛且能够稳定坚持的。
而孙恩本人,虽然他直冲建康这一点做的不错,可是他本人也明显不是什么高超的主帅,不仅没有那种临阵指挥的军事水平,也没有后方组织建设的组织水平。
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他很可能就会毫无准备、措手不及,然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无力应对;在他麾下的士卒,也得不到及时的指挥,士气一下子就会跌落,军心涣散,变成十万个只想要逃命的人。
而刘裕,就是那个能够造成这样的影响的主帅。
虽然当时的刘裕还在刘牢之的麾下,虽然当时桓玄还没有进京,虽然当时东晋还四分五裂勉强维持……但是刘裕的军事才能已经崭露头角。
这个日后能够南征北战,建立宋朝的人物,显然就是那个能够在青史中留名的天纵之才。
李承乾也读过刘裕的事迹,对于刘裕的能力完全没有质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