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张力
人物之间的冲突是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它能够有效地强化主线目标的张力。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追求爱情自由的目标与当时俄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封建礼教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之间的婚姻冲突,以及她与情人渥伦斯基之间的爱情冲突,构成了故事的主要线索。卡列宁的冷漠和虚伪,渥伦斯基的自私和怯懦,都让安娜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这些人物之间的冲突不仅揭示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也让安娜追求爱情自由的目标变得更加艰难和珍贵。读者在关注安娜命运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主线目标。
同样,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冲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叙事网络。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纯真的爱情与封建家族的利益和礼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王熙凤的精明算计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利益纷争,以及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等,都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这些人物之间的冲突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强化了主人公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的主线目标。
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小说能够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使主线目标更加突出和引人深思。
六、人物内心的冲突丰富主线目标的内涵
人物内心的冲突往往能够丰富主线目标的内涵,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在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上流社会。
然而,他内心深处又充满了对贵族阶级的仇恨和对自己出身的自卑。这种内心的冲突使他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挣扎和犹豫。
于连一方面努力迎合贵族的喜好,试图获得他们的认可;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良知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种内心的冲突使得他的行为常常充满矛盾,也让他的命运更加悲惨。
最终,于连在无法调和内心冲突的情况下走向了毁灭,但他的故事却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人性的扭曲。
又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通过描写康普生家族成员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家族衰落和个人困境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昆丁的自杀、杰生的自私和冷漠、班吉的痴呆等,都反映了人物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冲突。这些内心冲突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层次,也让读者更加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