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终于理明白。
死鬼死了二十多年,当时的乡正按照规矩允了原主的女户,在簿记上登了一笔,只是没有走程序。
大刘乡只有刘婆婆这一位将士遗孀没,前几任乡正也都有在这上边做文章。
现在的乡正大人,就是依着前边几任乡正遗留下来的事情在处理。
“这事也不麻烦,正好年末需要清帐,我家夫君一翻簿记,发现婆婆的事情一直没向县里的大人禀告。
联系了之前的一位乡正同僚,都做了文书说明,就朝县里递了资料。
正巧,前几日去县里述职时,县丞大人问到,说了此事,今儿个就批复回来了。”
也就是说,刘婆婆立女户的事,放在哪位乡正身上,都是一件功德,只不过他们认为这么做不值,一直没有向上汇报的。
刘婆婆回了睡屋,翻出之前的户籍,交于官家娘子。
“好嘞,那这本户籍,我就收回去销户,正好全了这二十年来的烂账。
婆婆,有件事我还需叮嘱你,你拿到女户一事,暂时不可宣扬。”
官家娘子说的,都是为刘婆婆着想。
按照官家娘子的说法,刘婆婆先把这事按住,静待几年,等下一次朝廷清户。
届时,乡正大人会拨乱反正,让大刘乡的百姓各归其里,重新划分土地。
到那时,会给刘婆婆分新的宅地,重新分田,即日内从现居所搬离。
“婆婆,这事不是我与夫君苛责,按照朝廷法制,你的户籍落在山下里,就该搬到山下里去。
女户能分到的田地较少,我会嘱咐夫君,为你挑选肥沃的几块土地,你也考虑好在哪起房子。”
官家娘子并不担心刘婆婆手里无银钱,只是一回百家宴,她手里接的赏银,就能给自己起一座好房子。
事情的发展,远比刘婆婆预计的顺利,既然如此,她就按耐下自己的急躁,不徐不疾的过日子。
除了每一旬去县里一趟,为县令家送上鸡子和活兔,刘婆婆的所有生活都是围着大刘乡打转。
“刘婶子,我们家与你们家的关系,你是知道的,不如咱们还是像之前一样。
八亩田地我与有根媳妇家和山下里长根家分了,你就坐等分粮,也省得劳累。”
从三家收了三次稻谷,三年的租期就截止了,从来不上门的三弟媳妇又带着蜂蜜寻来。
刘婆婆这次可没收三弟媳妇的蜂蜜,只是,自己要考虑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