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仅透出些许微光,村里便已热闹非凡。公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张山家的院子里,李秀正借着微弱的晨光,仔细地收拾着种玉米要用的工具。那把镰刀,虽已有些年头,却被磨得锋利无比,在微光中闪烁着寒芒,仿佛随时准备斩断田间的杂草;锄头的木柄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承载着多年的劳作记忆,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往昔的辛勤耕耘;水桶则静静地立在一旁,等待着发挥它的作用,为新种下的玉米种子带来生命的甘霖。李秀将这些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她的细心与专注,仿佛在为一场重要的仪式做着准备。
张山则在一旁,借着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认真检查着挑选好的玉米种子。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捧起一把种子,颗粒饱满的种子在他的掌心滚动,泛着淡淡的光泽。张山凝视着这些种子,仿佛看到了未来那一片翠绿的玉米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结满了沉甸甸的玉米棒,那是丰收的希望,也是一家人生活的依靠。他们四个孩子,也早早地起了床,睡眼惺忪却又充满期待,在一旁跃跃欲试,不停地问着:“爸,妈,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呀?”那稚嫩的声音中满是对参与劳动的渴望。
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一家人便向田地出发。此时,东方的天空已渐渐泛起鱼肚白,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一层轻柔的纱幔,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同样去种玉米的乡亲。大家相互打着招呼,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中格外清晰。“老张,今年打算种几亩玉米啊?”邻居王大哥热情地问道,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张山笑着回答:“打算种个五亩地,想着能多收点,家里也能多些收成。你呢,王大哥?”王大哥挠挠头,眼神中透着期待,说:“我也差不多,对了,我听说今年新出了个玉米品种,产量高还抗虫害,我打算试种一些,说不定能有个好收成呢。”
到了自家的田地,张山和李秀便立刻投入到忙碌的劳作中。张山撸起袖子,双手紧握锄头,用力地在地里挖出一道道整齐的沟垄。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下都带着多年劳作积累的经验,锄头落下,泥土翻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气息,那是土地的芬芳,也是希望的味道。李秀则跟在后面,脚步轻盈而稳健,小心翼翼地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垄里。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仿佛在呵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撒完种子后,她又用手轻轻捧起泥土,覆盖在种子上,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在为种子盖上一层温暖的被子。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