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其中,打麦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人们一边忙碌着手中的农活,一边交流着今年的收成情况和种植经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时不时地捡起地上遗漏的麦粒,偶尔还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传递工具等,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你家今年这麦子长得可真不错啊,用的啥法子?”一位大叔向旁边正忙碌着的张山问道。
张山憨厚地笑了笑,挠了挠头说:“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多上了些农家肥,平时多注意浇水除草,再加上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的,这麦子自然就长得好。”
就这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袋袋饱满的麦子被精心地装了起来,整齐地堆放在打麦场的一角。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麦子,乡亲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那笑容中包含着对自己辛勤劳作的肯定,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打完麦子后,交公粮就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村里组织了一支交公粮的队伍,乡亲们纷纷套上自家的牛车,车上满载着一袋袋经过精心挑选的、颗粒饱满的麦子,向着粮站进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农用车,牛车便是他们主要的运输工具。一路上,牛车排起了长长的、蜿蜒的长龙,“哞哞”的牛叫声和车轮压过土地发出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独特而动听的乡村交响曲,奏响了农民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生活的热爱。
张山和李秀也在队伍之中,他们坐在牛车上,看着车上装满的麦子,心中感慨万千。这些麦子不仅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心血结晶,更是他们对国家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无私的贡献。李秀轻轻拍了拍张山的肩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轻声说:“你看,咱们的麦子多好啊,交了公粮,也算是为国家出了一份力。”
张山微微点头,眼神坚定地回应:“是啊,国家好了,咱们的日子才会更好。等孩子长大了,也要让他记住这份责任,记住咱们农民对国家的贡献。”
到了粮站,那里早已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工作人员们穿着朴素整洁的工作服,神情专注而忙碌地验收、称重、登记。乡亲们则有序地排队等待,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秩序,脸上没有丝毫的怨言,有的只是对交公粮这件事的认真和庄重。有的人在排队的时候,还互相交流着今年的收成和交公粮的感受,言语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交公粮可是咱们的光荣,国家吃饱了,咱们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一位大爷感慨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