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税的改革,使耕者有其田,还耕于农。
\n
第二,引起良种,促进更多的良种育苗,大力推广番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
\n
第三,兴修水力,解决水患以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加大对传统农具的创新,鼓励开荒垦田,谁垦荒,谁耕种。
\n
第四,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对主要粮食的补充,从而带动纺织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发展,促进出口创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实现以农促商,以商促农。
\n
第五,朝廷设立农社部,主导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
\n
这份规划报告一出,再次颠覆众臣对自家太子才华的认知,我们陛下与太子殿下都是天选之人,天佑大周呀。
\n
只不过周锦钰的规划报告里提到了太多众人不能理解的新名词儿,有些词儿甚至连周二郎都迷糊,周锦钰不得不又在宫中办起了“扫盲班”给相关人员授课。
\n
尤其是新成立的农社部诸位官员。
\n
……
\n
“据史书记载,周凤青、周锦钰父子联手开创出令世人瞩目的大周盛世,大周朝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n
千年以后的历史博物馆里,讲解员正在动情讲解着这段历史。
\n
语气稍顿,讲解员又道:“值得一提的是,大周的史记中多次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周凤青之兄周凤山。”
\n
“据书中描述,周凤山身高九尺,魁梧奇伟,坐镇大周西北边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其率领的西北军更是威名震震。”
\n
“我们之前提到过大周朝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除了发展海上贸易,也重视丝绸之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