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降低了救灾难度,十日之后,这场救援终于进入到收尾阶段。
\n
宋三郎上书皇帝,提议减免受灾百姓赋税,并调拨银两粟米,设置粥厂并搭建简易房,以帮助受灾百姓度过眼前难关。
\n
赵鸿煊准奏。
\n
另外,宋景辰的那篇《关于灾后救援的若干建议》赵鸿煊看到后极是赞赏。
\n
前有景辰出银钱修葺整个京城排水,后又在救灾过程中出谋划策,并联络京城十二家酒楼安置幼童妇孺,居功至伟,其忧国忧民之心无愧于其“爱民使”之称。
\n
因此,晋封“二品爱民使”,赐蟒袍玉带金缎靴。
\n
旨意一出,满朝皆惊。
\n
“二品爱民使”封就封了,反正就一有名无权的虚职,蟒袍玉带金缎靴那可是最顶格的恩典,宋景辰是有功,可这点功劳真不至于到“居功至伟”的程度吧?
\n
关键是他爹宋文远多次立功都没蟒袍玉带的待遇呢,儿子却轻轻松松就拿到手了,。
\n
皇帝对宋景辰的偏爱可见一斑。
\n
宋三郎可不信什么皇帝的偏爱与宠信,他大概能猜到赵鸿煊什么心思,八成是挑拨景辰与赵敬渊的关系。
\n
皇帝对景辰这般恩宠,赵敬渊能不多想么?赵敬渊对宋家真的可以做到毫无芥蒂吗?
\n
赵鸿煊是懂挑拨离间的。
\n
对于宋景睿的贡献,因着景辰刻意强调的缘故,赵鸿煊捎带着夸了几句,一个影响不到他大局之人,他没那么多功夫关注。
\n
不管皇帝如何想,景辰知道二哥新官上任,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
\n
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