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但他不辩解,只认错。
\n
多年相处的心得:辩解不一定解决问题,还有可能火上浇油,认错肯定能让宋景辰心软。
\n
实际上赵敬渊也挺能拿捏景辰,景辰架不住赵敬渊认错态度良好,勉为其难答应去看看。
\n
贺公的草书让景辰欣喜若狂,他就喜欢这种笔走龙蛇,潇洒不羁,具有强烈自由浪漫气息的书法作品。
\n
尤其赵敬渊给他看的这篇,笔画间的纵横变化,实在是精妙绝伦。
\n
两人研究了一上午,宋景辰兴致来了,当场想临摹感受一下,赵敬渊替他研墨。
\n
景辰临摹完又懊恼。觉得自己只得其表,不得其势,表达出的情绪太过平铺直叙,结果一看赵敬渊临摹的,顿觉自己其实还算一般,一般。
\n
赵敬渊虚心向景辰求教。
\n
景辰指尖轻点宣纸,道:“你看这里,你转笔不够干脆,线条便显迟疑不够肆意流畅。
\n
这处,笔尖的控制太过,匠气了。
\n
还里,两个笔画的俯仰关系有些失衡了。
\n
这一处的着力点不对,是逆推,而非顺锋出。
\n
还有,通篇笔画间的连带性略显刻意,显得落入俗套了。”
\n
……
\n
下午,赵敬渊送景辰出来,上车后景辰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招呼赵敬渊上前。
\n
景辰朝他一笑,“鞠躬尽瘁什么的,我不擅长,但兄弟有难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n
赵敬渊知道一上午没白忙活,这次是真的气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