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若是寒门出身的举子,哪里有机会与当朝宰相讨论时政?
正是有韦小叶,有陆瑾瑜这层关系,韦小杨才有机会展示才能,同时也了解到当朝大佬的一些治国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世家子弟垄断高位的原因之一,不光是家族能力。单论个人见识,也不可以道里计!
条条大道通罗马。
没办法,有人出生便在罗马。
其次柳茵也对韦小杨极有信心,毕竟两人经常谈讲经义,他是什么水平,柳茵比谁都清楚。
经义、制文、诗词等韦小杨考完之后,也会默写出来与柳茵探讨。
她每每看过,都是连连点头称赞,认为韦小杨在科举一途天分极佳。贴经、杂文两场,以柳茵测度,韦小杨皆属上上之选。
最后一场的策问,就不是柳茵擅长的了,她便不置可否,只言观点新颖、切题顺畅、论述明晰、引经据典,正是制文典范。
果然,会试三场九天下来,待得进士榜出来,韦小杨竟然会试第一!
韦小叶有些惊讶,询问韦小杨才知道,考题内容竟然就是那日拜访王遐龄,他考问的内容!
这等于就是开卷考试!关键主考官王遐龄又先入为主,对韦小杨本就十分满意,排名也就内定了。
好消息却并不止此,随后殿试,圣文皇帝看到会元的名字是韦小杨,便亲自细问,在得知他确实是韦小叶的弟弟后,大加褒扬。
尤其,圣文皇帝见他虽然年轻,却是少年老成,一番廷对之后,欣然钦点为状元郎!
不过,在授官上,他却食言了。
若按之前他与韦小叶的承诺,应该授上县令、州长史。那可都是六、七品官阶。然而,圣文皇帝竟然授了集贤殿校书郎,只是正九品上。
韦小叶本有些愤愤不平,直到陆瑾瑜安慰她,“小君,你莫小瞧校书郎。若是授官地方,虽然官阶起点高,升迁却是缓慢,因为要任满考核才能提调。”
“校书郎却不同,这是清贵官儿,职司清闲,待遇极厚。关键升迁快速,并无制科考核,也不需要积累任期,前途最为光明。”
既然陆瑾瑜这么说,韦小叶也就释然了。
而且柳茵也解释说,集贤殿是本朝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兼有修撰、侍读之责,还能时常见到皇帝,确实比去地方任职更有潜力。
两人都没说错,韦小杨才进集贤殿没几日,便兼了左拾遗。这是从八品官阶,有向上讽谏、荐举人才之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