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团在成立之初,规模和编制都比较小。
除了日常操练外,也经常从事保护内地与上海间往来的商队,剿除周边匪患。但陈济方坚持以西法编训,注重射击和实战,为保持商团的战斗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商团真正开始扩大规模,是在太平军攻入江南之后。
是时,受局势所困,咸丰皇帝广发诏令,命各地官吏大办团练,对抗太平军。陈堂父子也在其列。商团也得以名正言顺的进行了整编扩充。
其实在此之前,商团便已经投入了战局。
咸丰二年,陈堂便以商团为后盾,凭借自己在苏南百姓中的声望,兵不血刃的平息了青浦民乱。第二年,商团又在九江和镇江,阻击过太平军,打了两场漂亮仗。也使得陈家和商团在朝廷眼中容下了身。
而在商团开始扩编后没多久,上海及周边又发生了小刀会起事。陈堂迅速的集中商团主力,仅用月余时间,便于咸丰三年九月中旬,剿灭了此乱。
在上海之战中,商团付出了较大的伤亡。换来的,是重新恢复了苏南地区的秩序,巩固了后方。并且向周边的各方势力,展示出了强大的战力。上海的外贸,华洋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得以维持和巩固。
但也是为了集中兵力于上海,陈堂不得不将原来由商团控制的镇江一带的防务,移交给了江南大营的清军。
随后在陈济云、陈济方兄弟带走主力,北上勤王后,南方商团的兵力已经大为削弱。苏南地区的外围防御只得仰仗于清军,也为日后的危局,埋下了伏笔。
上海之战后,咸丰皇帝曾下旨褒奖陈堂父子。并命陈堂署理江苏巡抚,陈济怀领任苏松太道,也就是上海道台。
就连原本无官无爵的陈济方、陈济生兄弟,以及部分商团将领,也颁给了官衔。
但到了咸丰四年,不堪的清军丢失镇江。接着,在太平军的攻势下,江北、江南两大营,又于咸丰六年相继被攻破。苏南地区外围尽失,门户洞开。
在苏南形势危如累卵之际,太平天国内部却出现了内乱和分裂。使其在全盛之时,迅速衰落。这让陈堂等人,得以喘息。清军也趁机重建了南北两座大营,继续威胁天京,屏护东南。
在此期间,陈堂带领众人,苦心经营。
他们一面安置好上游撤来的百姓、业者,恢复生产,保障贸易。一面为前线输送补给和军饷。既要扩充商团南军的战力,加强防务。还要为商团北军源源不断的提供供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