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
毕竟,都是读书人嘛,也是有名的大儒。
看法,应当是大差不差的。
而且,如果是有一些差别,那李复就要拉陆德明站在他这边,以陆德明的名头,来为李世民和他的看法来站台。
大唐的许多读书人,他们有思考,但是大儒的观点一出来,他们大多也会顺着这个方向去进行深思。
对于倭国人来大唐拜师求学的事儿,李复断然不能让他们这般顺利的。
金山银山摆在那里,为何要让他们把大唐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技术就这么容易的学回去,然后转过头来刁难中原王朝?
哪怕是中原要取他们的金山银山,那这不是学费吗?
哪有到老师家,空手来的?
诚意在哪儿?
大唐的孩子们读书拜师,都知道倾其所有。
这品质,倭国人要学着点。
金山银山,应该拱手奉送给老师才对。
“本质?本质是什么?”陆德明笑道:“中原发展了这么多年,史书里记载的也不少了,本质就是番邦慕强,你强他则弱,你弱,他就会欺负到你头上,这就是本质。”
“不与中原同族,又何来一条心之说呢?”陆德明解释说道:“春秋战国时期,居于南方的楚国,离着中原地区比较远,没有中原这般优越的条件,没有更好的制度和文化,被中原视为未开化的蛮荒地带,因此,楚国被称为蛮夷,因此才有了左传,成公四年所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之言。”
“同样是一片土地上的楚国,尚且与北方有差异,更莫要说海外倭国。”
“看来,老陆你对倭国的这些人来大唐拜师学习,也是有些深度的看法的。”
这下李复高兴了。
陆老头说的可太对了。
有理有据的。
“他们想要开化,自然是要向咱们学习,毕竟,咱们的路,可是走了几千年了。”陆德明说道:“但是中原助其开化,也要有镇得住的本事,否则,后患无穷啊。”
“就是这个道理,眼下大唐强盛,周围番邦不管如何,大唐都能镇得住。”李复说道:“可若是往后,万一呢?这是给子孙后代留祸患啊。”
“从地形上来看,倭国列岛,四周全是海,他们想要一个安稳,必定图谋陆地,不至使自己处在孤寂无援的地步,而图谋的陆地,又是哪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