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今日也就不会将诸位召集到这里,坐下一起吃这顿饭了。”
“我想着,咱们先商议商议,具体呢,写个奏章,初步拟个章程,而后,送入宫中。”
“当然,奏章之中,诸位是否想要落款,皆是自愿。”
“话先说下,奏章落款之后,将来这件事朝廷要做了,或许,可能会被派到岭南去。”
李复先将可能发生的,提前告知。
至于后续,是否在奏章上留名落款,全看自己的选择。
窦奉节动作顿了顿。
"三熟?真有这等神稻?”
王玄策不慌不忙地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个不难验证,广州口岸有诸多岭南的,还有海上的商人在沿海口岸交易,到时候派遣一队人马前往,在他们中间打听打听,说不定还能带回实物,一旦验证属实,这等好东西,岂有视而不见之理?”
“如此一来,送进宫中的奏章,也就言之有物了。”
李复看向王玄策,脸上带着笑意:“王主簿说的不错,东西带回来,咱们就言之有物了。”
“《岭南异物志》中倒有记载,只是不知道竟能一年三熟。”李承乾说道:“是因为气候原因?”
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
大唐疆域广阔,自南到北,气候有诸多变化,不同的区域,种植的作物不相同。
《晏子使楚》中有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没错,都知道越往南,天气热,雨水多,原因就在这里。”
“天气热有利于作物生长,雨水多,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光照,水分,热量,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会缩短。”
“咱们北方这边,冬天相对闲散,不就是因为天气冷吗?”
苏定方不问太多,在李复的话一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在思索,如何去林邑了。
“自泉州出发的话,乘东南风四十日可达占城。”
“但是需要等明年四月份季风转向,现在去是逆风。”
马周惊讶,笑问着:“苏将军连南洋季风都了如指掌?”
“以前认识过一个波斯的海商,就详细打听了一些事情。”苏定方说道:“他们的商队有六桅海船,底舱能装千石。若朝廷真要取稻种,这种船,倒是可以研究研究,在海面上运送货物,这是利器。”
商人的货船跟水师的战船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