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那么干了。”李复说道:“反正啊,这事儿,总要有人掺和进去,与其便宜外人,倒不如让窦奉节去干呢。”
“占城稻子弄明白了,夫人你想,这是多大的功劳。”
李韶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天大的功劳。
朝廷会记得,百姓也会记得。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有饭吃,就是天大的事了。
“那等哪天,你就邀窦奉节来家里坐坐,你俩聊聊这事儿吧。”李韶说道:“不过,就只有窦奉节吗?杜相的儿子,还在咱们庄子上呢,这么大的事,如果窦奉节一个人不妥,不妨带上杜构。”
李复深以为然。
“对,还有这小子。”李复直嘬牙花子,伸手抚上额头:“这小子,这小子后头有他爹呢,他可做不了主啊。”
能不能上这奏章,窦奉节能自己做主。
但是杜构不行,指不定家里的爹有什么想法呢。
“也是。”李韶也觉得。
杜构在这庄子上,跟在阎立德身边,掺和进修行宫的事,一半是学东西,一半是熬资历。
这是好事,杜如晦也乐见。
毕竟泾阳县这边庄子上离着长安不远,也算是儿子依旧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唉,这事儿啊,我招呼人商议商议吧,尽量把事情写详细点,给宫里送过去。”李复说道:“这事不小呢。”
“明天中午,吩咐厨房准备一桌好酒好菜,厨房院子里的南厢房拾掇拾掇,就在那里边吃了,烧着炕,暖和。”
“行,我提前吩咐下去。”李韶应声。
李复琢磨着,正好李承乾也在,这事儿不是什么坏事,做成了,里头还有太子的功劳,那就等同于在民间给太子刷声望了。
次日晌午,厨房院子的南厢房早已拾掇得窗明几净。
炕上也早就清理干净,铺上了迭席(榻榻米),炕上摆上了低矮的长桌,长桌上已经放置着做好的凉菜和酒水酒具。
外头炉灶烧的旺,屋子里炕烧得暖烘烘的,热气散在屋子里,人一进屋就觉暖意扑面,连厚重的裘衣都穿不住。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李复带着人来到了这边。
跟在李复身后的,太子李承乾,还有苏定方和窦奉节,再就是王府长史马周,主簿王玄策。
“殿下家中的地龙道做的是真妙啊,一进屋子,暖意袭人。”窦奉节刚跨过门槛就啧啧称奇。
他还是头一回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